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直播
时间: 2025-02-14 10:00:00
地点: 国家林草局213会议室
内容: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今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将开启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今天的发布会将为大家介绍《条例》内容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图片:
  •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 张利明

  •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 刘丽莉

  •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 宋涛

  •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 薛恩东

  •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委副书记 王仕雄

  •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 王振

  • 新京报记者提问

  • 央广网记者提问

  •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 法制日报记者提问

  • 光明网记者提问

  •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 工人日报记者提问

  • 发布会现场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 王振】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2025年国家林草局首场发布会。首先对大家过去一年给予林草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2025-02-14 10:00:09

    【王振】2025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起步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围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国土绿化、国家公园、林草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请大家继续给予支持,播发更多鲜活有力的林草报道。2025-02-14 10:00:58

    【王振】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今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将开启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2025-02-14 10:01:41

    【王振】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先生、副司长刘丽莉女士,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宋涛先生,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薛恩东先生,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委副书记王仕雄先生,为我们介绍《条例》内容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25-02-14 10:02:07

    【王振】首先,请张利明司长介绍《条例》相关情况。2025-02-14 10:02:13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 张利明】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司,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安排。2025-02-14 10:02:53

    【张利明】今年1月25日,李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2025-02-14 10:03:24

    【张利明】一、《条例》出台的背景。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经济价值。千百年来,古树名木守护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本底,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铭刻着民族发展的时代印记,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坐标、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和具有重要价值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受到有力惩处,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明显增强。2025-02-14 10:04:50

    【张利明】但是,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仍存在违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护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亟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2025-02-14 10:05:32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条例》列入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圆满完成立法工作。2025-02-14 10:05:51

    【张利明】二、《条例》的主要内容。《条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制度设计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保护第一。《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实保护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2025-02-14 10:07:03

    【张利明】二是坚持分级分类。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合理衔接城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划分,允许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城市古树实行提级保护。按照全面但有区别的原则,规定散生古树名木、古树群普查、认定、公布程序,对古树名木位于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情形,分类提出保护管理要求。2025-02-14 10:07:55

    【张利明】三是坚持合理利用。《条例》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充分发挥这些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等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古树名木,确需移植的,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在不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2025-02-14 10:08:48

    【张利明】四是坚持文化传承。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交融而形成的生态美景,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宣传教育,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传统节庆、民俗,合理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古树名木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02-14 10:09:26

    【张利明】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下一步,全绿委办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条例》宣传贯彻,压实各方保护管理责任,落实落细保护管理措施,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2025-02-14 10:10:01

    【张利明】一是完善配套制度。加大贯彻力度,帮助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日常养护责任主体以及社会公众等更好掌握《条例》规定。出台移植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等配套政策制度,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试点。2025-02-14 10:10:30

    【张利明】二是落实各方责任。加强日常养护,建立分级保护巡查制度,压实各级林长保护主体责任。针对长势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开展抢救复壮,严格执行采伐、移植、死亡处置等制度规定,持之以恒打击整治违法犯罪行为。2025-02-14 10:11:02

    【张利明】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动态掌握古树名木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强化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应用,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全面实行挂牌保护,因地制宜设置保护设施。2025-02-14 10:11:30

    【张利明】四是强化保障措施。积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完善中央资金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险制度。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搭建专家咨询交流平台,提高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水平。加强科普宣传,讲好中国古树名木保护故事。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2025-02-14 10:11:59

    【王振】感谢张司长。接下来,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单位的名称。2025-02-14 10:12:06

    【新京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新京报记者提问。刚才发布人介绍,《条例》的出台充分总结了前期的实践经验,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全绿委办和国家林草局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面作了哪些工作。2025-02-14 10:12:27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 张利明】感谢您的提问。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近几年古树名木保护的关注度、可见度明显提升,这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和各级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的努力付出,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总结下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2025-02-14 10:13:06

    【张利明】一是聚焦“规范化”,搭建全面系统的保护制度框架。《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从国家层面对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统一规范,17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在原有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结合各地实践需要和最新技术要求,修订完善普查、鉴定、管护等技术规范,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古柏群一周年之际,召开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选取四川剑阁、陕西黄陵等4个县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2025-02-14 10:14:10

    【张利明】二是聚焦“精细化”,构建智慧精准的保护管理模式。组织完成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初步摸清资源底数。开发上线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初步将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落到图上。同时,针对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协调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地方实施抢救复壮项目。2025-02-14 10:14:41

    【张利明】三是聚焦“协同化”,建立高效联动的保护工作格局。2022年起,国家林草局会同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连续3年开展专项行动,侦破查处一批破坏古树名木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三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深化部门协作长效机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联合国家文物局统筹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形成工作合力。2025-02-14 10:15:20

    【张利明】四是聚焦“社会化”,形成多元立体的科普宣传矩阵。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创新开展“双百”古树推选、七夕“古树下的告白”等特色宣传活动,出版《中国古树名木·双百古树》画册。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出评论文章,人民日报“古树的故事”专栏刊发20余篇文章,央视“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制作专题报道,推出《不如去看一棵树》等纪录片,刊播公益广告,保护古树名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2025-02-14 10:16:15

    【张利明】经过系统推进和创新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古树名木保护之路,古树名木这一中华文明的绿色见证者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美丽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体现。谢谢。2025-02-14 10:16:32

    【王振】感谢张司长回答,请继续提问。2025-02-14 10:16:38

    【央广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央广网记者提问。下一步,主管部门将如何通过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挖掘传承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02-14 10:16:55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 刘丽莉】感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古树名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我们要传承弘扬好。2025-02-14 10:17:22

    【刘丽莉】首先,古树名木是传统哲学思想的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树木保护实践,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北京密云“九搂十八杈”传颂着“为一棵树,挪一条路”的故事,广东新会天马村村民世代守护“小鸟天堂”,成为我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范例。他们跨越时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与实践指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2025-02-14 10:17:59

    【刘丽莉】第二,古树名木是我国悠久历史的鲜活见证。星散在锦绣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古树名木,是中华文明的“绿色编年史”,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见证了华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山东曲阜孔庙“先师手植桧”见证了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北京潭柘寺“帝王树”古银杏见证了王朝兴衰更迭。他们用年轮铭刻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让后人得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2025-02-14 10:18:45

    【刘丽莉】第三,古树名木是民族精神品格的文化化身。五千年文明积淀下,中国的古树名木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与中华文明休戚相关、命运与共,松、柏、梅等都被赋予了各自的品格和美好的寓意。“黄山迎客松”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泰山汉柏凌寒”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塞罕坝功勋树”彰显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他们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传承与奋进中不断谱写时代华章,让这些源于古树名木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熠熠生辉。2025-02-14 10:19:59

    【刘丽莉】第四,古树名木是乡愁记忆的心灵坐标。伫立在城市街道或是村口巷陌的古树名木,既是地理坐标,更是记忆纽带,承载着广大游子对故乡的集体记忆。山西洪洞大槐树书写了“问我祖先何处来”的迁徙史诗,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图腾。“榕城”福州三坊七巷里,虬枝如盖的古榕树与马鞍墙相映成辉。古树名木守护着游子的乡愁,让城市肌理与乡土记忆在年轮里绵延传承。2025-02-14 10:20:43

    【刘丽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强科普宣传,挖掘阐释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淬炼符合时代精神的古树故事、古树文化,大力宣传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古树名木,加大古树名木守护人宣传力度,讲好中国古树名木故事。在此,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继续支持,谢谢大家!2025-02-14 10:21:32

    【王振】感谢刘司长回答,请继续提问。2025-02-14 10:21:38

    【人民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刚才发布词提到了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请介绍一下有关工作考虑。2025-02-14 10:21:57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 刘丽莉】感谢您的提问。2015至2021年,全绿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于2022年发布了普查结果。2025-02-14 10:22:21

    【刘丽莉】今年,我们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主要考虑有三点:一是《条例》规定,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距第二次普查启动已过去10年,从今年开始启动第三次普查正当其时,也是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举措。二是《条例》要求强化分级管理,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对资源底数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通过第三次普查完善资源数据库,便于精细化管理。三是第二次普查未覆盖国有林区原始林分和自然保护区,实际上这些区域大量的林木都是古树名木,应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手段,掌握这些区域的资源状况,以古树群形式分类加以整体保护。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普查鉴定技术规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时向社会发布普查结果。谢谢!2025-02-14 10:23:55

    【王振】感谢刘司长回答,请继续提问。2025-02-14 10:23:59

    【法制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法制日报记者提问。《条例》规定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都是国务院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请简要介绍一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基本情况。《条例》实施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强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25-02-14 10:24:21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 宋涛】谢谢您的提问。城市古树名木是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广大城市居民的记忆与乡愁。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古树后备资源(树龄大于50年、小于100年)148万株。2025-02-14 10:24:50

    【宋涛】我部高度重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按照《城市绿化条例》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先后制定发布《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指导地方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规范保护程序。2025-02-14 10:25:03

    【宋涛】地方各级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压实责任、加强管护,对古树名木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立标志,抢救性地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规范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不断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如,北京市对每株古树名木实现GPS定位全覆盖,生成与之对应的二维码,完成所有在册古树名木的挂牌工作。上海市积极开展古树健康评估,运用树木雷达探根仪和树体腐烂探测仪等仪器,对古树名木树身空洞、根系分布等进行探测分析;示范推广古树地下水位监测仪,加强生长环境动态监测,保障古树名木生长安全。重庆市制定了《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信息分类及建库数据标准》《第五次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手册》,推动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建立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信息维护、现场巡护全数字化管理。2025-02-14 10:27:34

    【宋涛】《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我部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建章立制,依法依规保护。一是按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要求。二是鼓励各地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出台政府规章等方式,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2025-02-14 10:27:54

    【宋涛】(二)加强监督管理。一是研究修订《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统一城市古树名木分级标准。二是健全监管制度,厘清属地责任、部门职责、古树名木权属,全面落实城市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强化巡查监督,确保管护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定期开展城市古树名木安全隐患排查及生长情况监测,对涉及迁移古树名木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督促建设单位履行保护责任。2025-02-14 10:28:26

    【宋涛】(三)推动全面摸清家底。加大对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投入,建立全国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和古树后备资源数据库。指导各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管理平台,对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开展普查、认定、建档、挂牌等工作,摸清城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归集城市古树名木数据信息。2025-02-14 10:28:51

    【宋涛】(四)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开展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技术研究与推广,引导各地积极探索尝试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对城市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不断积累保护方法与经验。推动行业学协会不定期组织开展城市古树名木日常养护和抢救复壮的技术培训,巩固提升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2025-02-14 10:29:25

    【宋涛】(五)提升增强保护意识。引导各地通过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渠道开展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号召广大群众挖掘提供古树名木线索、史料记载和历史传说,定期发布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结果,营造人人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2025-02-14 10:29:40

    【王振】感谢宋处长回答,请继续提问。2025-02-14 10:29:52

    【光明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光明网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陕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黄帝手植柏等5株5000年古树都在陕西,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自然遗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陕西省作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结合《条例》贯彻,保护好这5株5000年古树?2025-02-14 10:30:11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 薛恩东】感谢您的提问。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全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位居全国前列。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全在陕西,分别为“黄帝手植柏(轩辕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南古柏”。这5棵古树代表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象征。以黄帝手植柏为例,每年清明节黄帝陵公祭活动,黄帝手植柏是海内外华人瞻仰轩辕黄帝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备受炎黄子孙敬仰,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2025-02-14 10:30:58

    【薛恩东】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绿委办、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以对历史负责、对生态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担当,全力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特别是5棵5000年古树保护,目前,5棵古树长势正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025-02-14 10:31:18

    【薛恩东】一是高位推动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现地查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保护工作。确定全面保护、依法管理、科学养护的原则,明确责任落实、科学监测、系统建档、技术支撑、生境优化、安全保护、科学决策、持续投入、文化传承等9方面任务。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为组长的省级工作专班,负责指导、督促、落实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黄帝陵古柏群保护管理纳入《黄帝陵保护规划》《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做到交树交印。黄陵县被纳入全国首批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2025-02-14 10:32:35

    【薛恩东】二是对5棵古树实行“一树一策”保护。制定《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实施保护措施。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拆除近树建筑等措施,优化5棵古树生境质量;通过安装地下消防栓、树体支撑、防雷、虫情智能监测等设施设备,全面强化5棵古树防火、防雷、防风、防病虫害能力。建立包含本体情况、养护措施、生长环境等信息的5棵古树“一树一档”保护档案,开发国家、省、市、县4级共享的实时监控系统。选聘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和文物保护领域9名权威专家,组建专家组,负责指导5棵古树保护工作。建成以专家为技术指导,县级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养护责任单位为依托的“一树一支队伍”。2025-02-14 10:33:54

    【薛恩东】三是营造保护良好氛围。为做好珍贵古树优良基因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2年我省启动古树名木扩繁保护工程,成功获得黄帝手植柏实生苗和组培苗,2016年黄帝手植柏种子搭载天宫二号进行太空育种。黄帝手植柏扩繁苗2019年入驻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这对弘扬华夏文明,提高社会各界关注爱护古树名木的热情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省级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出版《陕西最美古树》等科普读物,解读古树名木文化,宣传保护科学知识。黄帝手植柏等8株古树、黄帝陵古柏群等5个古树群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100个最美古树群。2025-02-14 10:34:44

    【薛恩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时修订《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坚决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绿色瑰宝。2025-02-14 10:34:58

    【王振】感谢薛局长回答,请继续提问。2025-02-14 10:35:11

    【封面新闻记者】谢谢主持人,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条例》规定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也是借鉴了翠云廊古蜀道“交树交印”制度,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2025-02-14 10:35:46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委副书记 王仕雄】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是古蜀道的重要节点,现有古树名木12510株,最高树龄达2300年,其中尤以翠云廊古柏最具代表性。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并嘱咐我们“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2025-02-14 10:36:25

    【王仕雄】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总林长令要求,从历代古柏保护制度中汲取治理智慧,出台《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制度》等,传承古制、健全新规,不断创新完善“交树交印”制度。一是“交树”内容更加精细。我们对过去“走马点树”的单一数量统计,拓展完善为古柏分布、生长状况、管护措施等5个方面16项评价指标,更加注重古柏保护质量综合评定,实现由“交数”到“交树”的转变。二是“交印”范围有机衔接。我们将“交树交印”制度与落实林长制有机结合,将“交印”范围从过去县乡行政首长扩大至县、乡、村三级林长,并延伸至村组护林员最末梢,确保蜀道古柏每段路有人管,每棵树有人护,实现“单线”到“全县”的转变。三是“交责”程序日趋规范。我们从过去签订一张“交接书”,扩充完善到“交接前现场清点、述职述责,交接中监督评议、公众见证,交接后公开公示、跟踪问效”,让每个环节清晰明了,实现“交接”到“交责”的转变。2025-02-14 10:41:33

    【王仕雄】这些年,我们通过传承创新“交树交印”制度,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古树名木更健康。设立古柏保护专项基金和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建设“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建成3个古柏保护小区。二是爱树护树更浓厚。持续开展“我为蜀道植棵柏”等活动,发动全社会认养古柏,修建国省干道为古树名木让道,实现人、树、路、房、车和谐共生。三是保护发展更协同。深挖丰富内涵、推动文旅融合,精心打造“古蜀道徒步游”产品,让世界级资源产生世界级流量。今年春节期间,翠云廊景区游客达4.76万人次,翠云廊已俨然成为热门打卡地。2025-02-14 10:44:44

    【王仕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出台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剑阁县作为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更应学在前、做在前、走在前。一是抓好学习宣传。坚持“线上线下”“集中常态”等相结合,深入推进《条例》进林区、进校区、进社区,人人争当“宣传员”。二是严格贯彻执行。不折不扣抓好《条例》规定落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严责于纪,持续深化司法合作、区域共治、县乡共管。三是讲好古柏故事。进一步结合剑阁实际,升级完善“交树交印”制度,深挖蜀道古柏历史文化价值,以蜀道翠云廊千年文脉为轴线,推动古关、古道、古柏走向世界。四是落实保障措施。将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继续用好用活认捐、认养资金,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坚强保障。谢谢大家!2025-02-14 10:46:40

    【王振】感谢王书记回答,请继续提问。2025-02-14 10:46:45

    【工人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工人日报记者提问。从全球看,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具有哪些特色,相关经验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有什么重要意义?2025-02-14 10:46:57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 刘丽莉】感谢您的提问。古树名木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普遍十分重视保护这些宝贵遗产,但国外概念与我国“古树名木”不尽相同,更多以“大树”“老树”“遗产树”“天然纪念物”等类似的概念对树木进行登记和保护。比如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市政法规中对遗产树的认定、保护、施工许可和移植管理等作出规定,日、韩等国将古树名木作为“天然纪念物”进行保护。2025-02-14 10:47:54

    【刘丽莉】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处于国际领先。从立法层级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层面古树名木保护专门立法。从资源状况看,中国是世界上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国家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实现落地上图动态管理。从保护理念看,中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理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突出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坚持严格保护与文化传承、合理利用并举,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从保护力度看,出台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落实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抢救复壮濒危衰弱古树名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织就了系统完善的保护网络。2025-02-14 10:49:16

    【刘丽莉】关于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我以一个案例来作答。去年11月,来自我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稽东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护人,也是唯一的农民代表,在“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上,分享了村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共鸣。这是中国古树名木保护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契合的例证,通过质朴的民间实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理念跨越国界,融入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征程。2025-02-14 10:50:01

    【刘丽莉】相信未来,我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和理念将持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更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这份源自古老东方的绿色智慧,成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的重要抓手。谢谢。2025-02-14 10:50:26

    【王振】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5-02-14 10:50:30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