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副主任 王振】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刚才,大家参观了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对国家公园保护有了更直观地认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也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重要抓手。首批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设立以来,保护格局、保护水平、保护能力等方面进展明显,成效显著。2024-09-05 10:01:17
【王振】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我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先生、保护地司司长张利明先生、国家公园中心副主任安丽丹女士、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徐卫华先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先生在线下参会,同时还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先生、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长陈宗迁先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段兆刚先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先生、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省管理局局长方燕鸿先生在线上参会,共同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2024-09-05 10:02:09
【王振】首先,请张利明司长发布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新情况。2024-09-05 10:02:20
【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司长 张利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相关情况。2024-09-05 10:02:36
【张利明】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是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制度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实践成果。国家林草局党组高度重视,坚决扛起国家公园建设的政治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地方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力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24-09-05 10:03:03
【张利明】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重要文件,审查批复第一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监测评估、资金项目等10多项制度办法标准,基本构建了我国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初步建立了中央直管和中央委托省级人民政府代管两种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以及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密切配合的央地、部门、园地协同联动机制。2024-09-05 10:04:04
【张利明】二是加快立法进程。积极配合推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设。2018年我局启动国家公园立法工作,全力推进法律制定,特别是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公园立法作出重要指示以来,我局加快立法进程,形成法律送审稿,并于2022年11月报送国务院。法律审核阶段,司法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和我局反复修改,形成国家公园法草案,今年5月经司法部审议通过。7月31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近期将进行一审。同时,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并报送国务院,形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改方案,出台《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一法两条例一办法”的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2024-09-05 10:05:25
【张利明】三是强化管理措施。印发《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公众服务等管理要求。在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对边界区域、民生改善、设施建设等提出弹性管理措施。印发通知,对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内容、范围等提出原则性要求,支持和鼓励地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严格落实分区管控措施,织牢织密网格化保护体系,定期开展巡护,强化安全生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24-09-05 10:06:10
【张利明】四是强化支撑保障。按照中央编办批复,指导完成东北虎豹、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工作。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雪豹、长臂猿等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初步建立起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研发运行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共建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组建分片包保组,深入一线蹲点,强化对各国家公园的监督指导。2024-09-05 10:07:04
【张利明】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正式设立、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和重要进展。去年,我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等单位50余位专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二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三是民生持续改善。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年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2万元。实施野生动物损害全域保险、生态搬迁、入口社区和示范村屯建设、黄牛集中养殖等一批民生项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出台支持三县(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选聘生态管护员8100多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4-09-05 10:09:04
【张利明】记者朋友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家公园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今年8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致贺信五周年之际,我局党组专门召开了国家公园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国家公园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总结国家公园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下一步国家公园法治建设、高效运行管理、规划任务落实、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保护能力水平提升、科技支撑保障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着力推动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09-05 10:10:11
【张利明】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部署,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健全机制,有效管理,切实巩固提升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果,积极推进新的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等相关工作,高质量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多关心支持国家公园,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共同推进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2024-09-05 10:10:54
【王振】谢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请王维胜司长发布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最新情况。2024-09-05 10:11:0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 王维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有关情况。2024-09-05 10:11:21
【王维胜】我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达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约1200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我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2024-09-05 10:12:24
【王维胜】一是积极推进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我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报请国务院批准,于2021年12月在北京设立了国家植物园、2022年5月在广州设立了华南国家植物园。两个国家植物园设立后,我局会同住建部、中科院组织专家实地调研,指导其编制建设方案,支持种质资源库、珍稀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础设施、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目前,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1.75万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1.22万种,两个国家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能力大幅提升。 2024-09-05 10:13:47
【王维胜】二是科学布局全国国家植物园体系。我局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在全面调查了解我国植物园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议,编制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2023年8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9月由我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了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基础上,再遴选出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空间布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优势互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2024-09-05 10:14:46
【王维胜】三是不断夯实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保障。去年以来,我局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国家植物园设立规范(试行)》《国家植物园创建、设立和建设工作程序(试行)》,组建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国家植物园考核评价规范》等标准规范,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坚实技术指导和基础保障。2024-09-05 10:15:24
【王维胜】四是有序推动新的国家植物园创建设立。目前,我局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专家加强对各个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新的国家植物园符合性认定评估、设立方案论证等工作,推动各植物园明确定位,强优势,补弱项,提质增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4-09-05 10:16:04
【王维胜】下一步,我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布局科学、动态开放、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国家植物园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谢谢大家。2024-09-05 10:16:40
【王振】谢谢王司长的介绍。接下来,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的发布重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单位的名称。2024-09-05 10:16:48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封面新闻记者。实现全民共享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目标之一,公众很关心,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游客能不能进?2024-09-05 10:16:58
【国家公园中心副主任 安丽丹】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公园成立三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保护成效,生态成果要更多更好地惠及公众。2024-09-05 10:17:08
【安丽丹】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在一般控制区适宜的区域,可以合理规划科普教育、游憩、生态体验等活动,游客可以进入相关区域体验感受。2024-09-05 10:17:15
【安丽丹】目前,5个国家公园都根据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禀赋,向公众开放了丰富的线路和区域。比如,武夷山国家公园有碧水丹山等自然景观,也有朱熹故里、闽越文化等人文资源。海南热带雨林公园设置了10条生态游憩精品路线和科普廊道,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等都是知名的目的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规划了广元唐家河园区、雅安喇叭河园区、眉山瓦屋山园区3条独具特色的游憩线路以及11处成熟的游憩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羚牛等野生动物的遇见率也很高。公众可以通过个人预约等方式进入。在国家林草局政府官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欢迎大家进一步了解。2024-09-05 10:18:19
【安丽丹】我们都知道,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首要任务,发展要以保护为前提、为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民共建共享、共同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我们希望把国家公园的保护价值和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公众,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各方力量。2024-09-05 10:19:35
【安丽丹】希望国家公园之美,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和国际游客来深度探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完善国家公园的开放条件、管理制度,打造高品质的自然教育活动,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突出生态、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服务美好生活,构筑精神家园。谢谢大家。2024-09-05 10:20:18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20:25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刚才张司长在介绍中提到,中科院对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进行了评估。能否介绍下相关工作的具体情况?2024-09-05 10:20:35
【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 徐卫华】谢谢提问。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开展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主要目的是掌握首批国家公园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成效,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2024-09-05 10:22:05
【徐卫华】2023年8月2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启动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启动第三方评估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发展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此次评估,评估过程包括队伍组织、指标构建、单位自评、内业审核与实地核查、集中研讨等环节。
【徐卫华】一是组织评估队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植物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20余家单位的50多位从事国家公园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估工作组,由院士及权威专家带队,分5个组进行全面评估。2024-09-05 10:23:10
【徐卫华】二是构建评估指标。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及首批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等对国家公园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构建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31个指标,涵盖国家公园设立以来主要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24-09-05 10:23:41
【徐卫华】三是开展自评估。组织首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完成自评估,并提交自评估报告与支撑材料。2024-09-05 10:23:55
【徐卫华】四是内业审核与实地核查。评估工作组按照统一的评估细则对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提交的自评估报告和支撑材料进行审核,逐一评估各项指标情况,形成初步评估结果及存在的疑点。然后评估工作组赴各国家公园开展实地核查,进一步掌握国家公园的本底资源调查管理、保护修复等建设任务开展情况,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建设成效情况,形成各国家公园的评估报告初稿。2024-09-05 10:24:36
【徐卫华】五是集中研讨。为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可比性,评估工作组组织有关专家和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代表进行了多次集中研讨,修改完善评估报告与评估结论。2024-09-05 10:24:53
【徐卫华】这次评估,工作组审核各国家公园相关支撑材料将近8000份,实地调查行程累积超过1万公里,召开各类研讨会、座谈会40余次,广泛听取了国家公园管理人员、巡护人员、各级地方政府代表、社区居民、企业代表等相关利益方对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最终形成了评估报告。2024-09-05 10:25:24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25:29
【新华网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网记者。今年6月总书记去青海调研,提出“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请问管理机构采取了哪些保护管理措施做好三江源头生态保护?2024-09-05 10:25:58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谢谢记者的提问。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设立的中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从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至今,中央相关部委和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指示批示精神,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24-09-05 10:26:45
【孙立军】一是高位推动。中央层面,中改办、中财办多次实地调研、制订政策,推动中央关于国家公园改革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中办国办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先后两次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省级层面,青海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天字号”工程,成立了以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集全省之力全力推进。2024-09-05 10:27:30
【孙立军】二是实施了大部制改革和系统治理。青海把国家公园所在4县的国土、水利、林业、农牧、生态局全部划归到国家公园,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打破了九龙治水藩篱。归并国家公园范围内的6类15个自然保护地,统一按照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管理,实现了由种草种树救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向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国家公园治理模式转变。2024-09-05 10:28:16
【孙立军】三是实现了共建共享共治。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民众、NGO组织以及社区参与投身到国家公园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制度,让当地的原住民成为保护管理的主体,端上了绿色碗,吃上了生态饭,由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守护者和改革红利获得者。2024-09-05 10:28:52
【孙立军】四是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包括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原改良、人工种草、沙化土地治理、有害生物防控、人类活动遗迹修复工程,等等。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之后,我们在国家公园之前的三江源一期、二期保护工程投入235.64亿的基础上,又先后投入86亿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投入,对于我们打造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09-05 10:29:48
【孙立军】近5 年,三江源地表水资源较多年平均值偏多33.7%,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达6%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恢复,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欧亚水獭、兔狲、藏狐、白唇鹿频频现身,整个生物链基本形成良性循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在99%以上,出境水质40%达到一类以上,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河源头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谢谢。2024-09-05 10:30:53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30:59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日报记者。请问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推进旗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具体介绍下目前的最新成效?2024-09-05 10:31:13
【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长 陈宗迁】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川陕甘三省,区划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我省是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现今分布中心,片区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87.7%;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涵盖我省大熊猫栖息地1.39万平方公里,分布野生大熊猫1227只,分别占公园总量的92.7%和9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晓晖书记和小琳省长多次指示批示、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研究解决系列重点难点问题。我局发挥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从6个方面推进旗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2024-09-05 10:33:53
【陈宗迁】一是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在国家林草局与川、陕、甘三省政府构建的局省联席会议框架下,我局牵头联合陕西、甘肃林草主管部门建立了三省协同联动机制,共同编制规划,开展联合巡护等工作。二是健全完善法规制度。省政府出台加强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省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省检察院强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监督。三是分类化解历史问题。四川片区安排省级财政奖补资金9.56亿元,稳步推进矿业权、小水电清理退出(全面清理退出矿业权200宗,278座小水电已退出245座),将2600余亩集体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创新提出在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和毗邻的特定区域及外围关联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分类动态管控措施。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设立界碑界桩3646个。聚焦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和重点生态廊道,共计实施生态修复近54平方公里。五是科学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快实施卧龙、荥经试点项目,新建唐家河川金丝猴、扭角羚和卧龙五一棚、邓生等生态定位观测站,开展野生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现已布设监测样方1086个、红外相机监测点位7830个,收集数据量达730余万条。六是强化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联合西华师范大学共建“大熊猫学院”,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上半年,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已引进生物学、生态学和动物医学等专业博士或副高职称人才4人,“人才强基”取得新突破。 我们把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四川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主要保护对象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有效保护了全国64.8%的野生大熊猫,主要在4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2024-09-05 10:37:44
【陈宗迁】一是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我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管理条例,协同陕、甘两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协同保护管理决定,为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有力指导与裁判依据,标志着国家公园管理正式进入三省协同法治保障新阶段。二是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栖息地质量显著优化,大熊猫主食竹生长良好,未发现竹子大面积开花现象。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大熊猫种野外群数量增长。拖乌山、泥巴山、二郎山等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区域已发现大熊猫活动32次,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50只,四川片区大熊猫野外年遇见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今年,在石棉县公益海区域,巡护员拍摄到两只大熊猫求偶画面,并现场采集了粪便。经科学分析,两只求偶的大熊猫分别是野化放归的“淘淘”(雄性,2012年10月在栗子坪保护区放归,放归时2岁)和“华妍”(雌性,2016年10月在栗子坪保护区放归,放归时3岁)。这是首次采集到幼年大熊猫放归成年后,融入当地种群,参与交配繁殖的确凿证据,标志着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四是大熊猫“伞护效应”显著。大熊猫之外的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国家公园内发现一批新种。重要自然景观与遗迹同步保存完好。谢谢大家!2024-09-05 10:38:40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38:48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光明日报记者。近几年,武夷山国家公园在推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上,做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2024-09-05 10:39:12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省管理局局长 方燕鸿】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目标,按照“四个兼”总体思路,不断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2024-09-05 10:39:55
【方燕鸿】一是突出自然和人文兼备,保护传承珍贵遗产。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始终以保护生态、人文资源为首要目标,先后实施森林雷击火防控、卫星综合监测和智能视频监控项目,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数字化及展示平台。同时,组建专业应急处置队伍,落实全域“网格化”监管,构建国家公园及周边一体化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有效保护和传承了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2024-09-05 10:40:52
【方燕鸿】二是突出保护和发展兼容,促进绿色协调发展。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涉及4个县(市、区)、4.58万人,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我们始终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任务,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建立“一中心四服务”(以社区群众为中心,服务绿色产业、服务环带建设、服务前置审核、服务环境整治)协调发展机制,支持打造生态茶园和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不断壮大茶、旅、竹等绿色产业,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据调查统计,园内桐木村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万元,比园外高1.44万元,年均增长8.86%。“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4-09-05 10:42:01
【方燕鸿】三是突出全民和集体兼顾,强化资源统一管控。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典型南方集体林区,集体土地占2/3。我们始终以强化自然资源统一管控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前提,创新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实施毛竹林地役权管理、商品林赎买,基本实现集体自然资源统一管护。同时,构建“一规范四联动”生态执法大体系(一规范,即规范生态执法行为。四联动,即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检察监督协作机制、巡回审判联开机制、综治中心联盟议事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正式设立以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自然资源部图斑核查、国家林草局疑似图斑核对共发现涉林违法图斑14处,总面积14.88亩,均已完成整改;共立行政案件77起、办理刑事案件12起,移送审查起诉13人,自然资源保护成效明显提升。2024-09-05 10:43:27
【方燕鸿】四是突出科研和游憩兼具,建立全民共享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景观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们始终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着力深化1+N科研战略合作,落实与多个科研机构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开展多领域、多课题合作研究。着力打造1+N科普宣教品牌,将科普宣教融入全域游憩,多层次、广覆盖开展科普进校园、“关注森林 探秘武夷”等自然教育活动,与加蓬、美国等国家公园开展合作交流,举办“中法国家公园体系对话”活动。着力健全“1+N”科研监测合作机制,建立监测指标评价体系,持续开展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和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水水质优级监测点占比从95.7%上升到98.5%,森林植被固碳释氧量与2022年相比平均上升12.5%;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新调查到12个中国新记录种、34个福建新纪录种,创建以来累计发现34个新种。谢谢大家。2024-09-05 10:44:53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44:59
【法制日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法制日报记者。据我们了解,在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中,只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以虎豹等顶级捕食者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那么随着虎豹数量的不断增加,会不会和原住民产生矛盾冲突?作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是怎么应对这些矛盾冲突的呢?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 段兆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任务,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东北虎、东北豹这两大旗舰物种为代表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示范区。2024-09-05 10:46:10
【段兆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从2017年开始试点,到目前已经接近8年时间。8年来,我们在国家林草局的领导下,积极协调吉林、黑龙江两省林草、森工、各相关部门以及延边州、牡丹江市政府,常态化开展保护巡护、清山清套,严厉打击偷盗猎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修复栖息地、打通野生动物跨境通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使野生虎豹及其伞护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恢复。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已经从试点前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到70只和80只左右,虎豹的主要猎物——野猪、狍、梅花鹿的种群数量也都增长了1倍以上,实现了“王者归来”。2024-09-05 10:47:32
【段兆刚】随着虎豹等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多,人兽冲突的矛盾和风险也确实在增加。过去数十年难得一见的野生虎豹,现在经常光顾道路和村屯,野猪、狍子、梅花鹿等也经常啃食庄稼和幼苗幼树,象山野菜采摘、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也因为村民担心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影响。2024-09-05 10:48:20
【段兆刚】缓解人兽冲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我们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建设人虎冲突预警体系。依托“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优化红外相机布局,实行24小时预警预报,实时发布虎豹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主动预警能力。开展人虎冲突系统建设试点,建立网格化包保责任体系,构建红外探测、振动光纤、无人机驱离三道屏障,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虎豹靠近村屯立即报警,监测员、村主任、巡护队同步信息群,做到快速响应,保证虎豹等猛兽入侵早发现、早预警、早驱离。2024-09-05 10:49:16
【段兆刚】二是开展物理围栏防范工程试点。在16个虎豹经常出没的核心区重点村屯、林场场部建设物理围栏,把居民生产生活区基本包围在里面,用最直接的方式,守住群众生命安全。目前已完成11个村屯和场部的建设任务。2024-09-05 10:49:57
【段兆刚】三是实施虎豹等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2022年引入保险机制, 2023年又扩大了损害补偿范围,现在是公园内、包括“天窗”区域内由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全域由野生虎豹造成的人身伤害、生态管护员在工作期间受到的意外伤害、野猪等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全部纳入理赔范围,并扩大农作物理赔种类,充分保障原住民和职工人身财产合法权益,兜住安全底线。经统计,2020和2021年理赔案件1077起金额534.7万元,2022和2023两年引入保险机制后,共受理野生动物损害案件5732起,理赔人身伤亡、农作物、家畜等损失合计1707.05万元。2024-09-05 10:51:23
【段兆刚】四是推行了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政策。一方面引导原住居民参与保护巡护工作并在保护中受益,另一方面补偿原住民因保护虎豹而受到的经济影响或者潜在的经济影响。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从园区居民中选聘生态管护员 7874 人,户均增收约1万元,有效解决了园区居民生产生活受限问题,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24-09-05 10:52:17
【段兆刚】包括上述四项主要措施在内的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有效降低了人兽冲突矛盾与风险,也使我们基本管住了虎,也保护了人,初步实现了“虎豹归山、人虎两安”的目标。2024-09-05 10:52:35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52:40
【第一财经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第一财经记者。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和属地政府如何构建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是国家公园建设中的难点,请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2024-09-05 10:52:49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王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范围涉及9个市县。可以说建立协同联动、高效顺畅的国家公园“园”“地”融合发展机制是我们的一个工作重点,也的确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2024-09-05 10:53:53
【王楠】一是建立省级国家公园工作协调机制。组建了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国家林草局副局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海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园”“地”融合工作纳入领导小组的重要议事内容,组织协调25个省直部门和9个属地市县共同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同时,明确由领导小组下设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小组承担省级社区协调委员会具体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国家公园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初步形成了“园”依靠“地”共抓保护,“地”依托“园”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2024-09-05 10:54:53
【王楠】二是调整优化基层社区协调委员会架构。我们结合国家公园工作实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分片区重新组建了以国家公园管理分局为主体、相关市县政府参加的基层社区协调委员会,将与国家公园建设密切相关的市县综合执法、交通运输、应急、水务等有关部门新增为成员单位,明确了议事规则和重点协商内容,并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对议定事项制定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加强跟踪督办,显著提升了属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工作协调更加顺畅,问题解决也更加及时。2024-09-05 10:56:01
【王楠】三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环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完善路网体系,并规划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研究划设环国家公园绿色产业发展带,引导和推动国家公园所涉市县绿色转型。我们进一步简化优化园区内建设项目审查审批手续,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和民生保障提供便利,并结合公益林直补、生态管护员选聘、示范社区建设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社区居民收入,让他们通过国家公园保护和建设而受益、获利。2024-09-05 10:56:51
【王楠】以上做法仅仅是我们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加以深化和完善。最后,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做客,感受我们的“梦幻雨林、淳美黎乡”,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支持和参与国家公园工作,共同守护和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谢谢大家。2024-09-05 10:57:16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0:57:19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人民日报记者。我们知道已经设立了两个国家植物园,请具体介绍下目前两个国家植物园建设进展情况?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 王维胜】谢谢记者的提问。两个国家植物园设立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启动了种质资源库、迁地保护基地、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等系列建设工作,不断壮大、优化科研团队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24-09-05 10:59:01
【王维胜】一是迁地保护成效显著。自揭牌以来,大力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保育等工作,强化科技研究,开展保护宣传教育。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3624号,2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珍稀濒危植物65种。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7596号,24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0种,珍稀濒危物种359种。两个国家植物园还推动实施了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红花报春苣苔、滇西槽舌兰等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野外回归。2024-09-05 10:59:54
【王维胜】二是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由国家植物园牵头、华南国家植物园等共建的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进入建设期;植物迁地保护、华南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2024年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植物园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重要科研项目40项。华南国家植物园制定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已在兜兰、甘草、檀香等资源植物开发方面取得进展。2024-09-05 11:01:03
【王维胜】三是科普教育正面影响明显扩大。国家植物园2023年游客量为380万人次,相比挂牌前增长10%;打造《万物共生大讲堂》科普讲堂,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华南国家植物园2023年游客量为242万人次,相比挂牌前增长46%;7个自然教育课程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生态环境教育典型案例”,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等。2024-09-05 11:01:54
【王维胜】下一步,大力提升其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能力,两园正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的目标稳步推进。谢谢。2024-09-05 11:02:19
【王振】请继续提问。2024-09-05 11:02:23
【新华社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社记者。请问张教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什么作用?2024-09-05 11:02:29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张志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和保护工作。2024-09-05 11:03:36
【张志翔】首先,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形式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其中,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而国家植物园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共同构成了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科学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2024-09-05 11:03:45
【张志翔】关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国家植物园以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国家植物园通过温室、专类园、标本馆、种质资源库、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对植物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完整保护、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受威胁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2024-09-05 11:06:44
【张志翔】二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野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类型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因素,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可以覆盖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主要植被类型,到2035年实现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2024-09-05 11:08:06
【张志翔】三是我国正在同时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将有机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形成国际领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4-09-05 11:08:30
【张志翔】四是各国家植物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平台,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生物多样性高质量保护的基石。通过国家植物园展示收集、保存的野生植物,对提高大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谢谢。2024-09-05 11:09:11
【王振】近期,我们还将组织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记者行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4-09-05 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