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草科普 > 综合知识

认识大熊猫(九)

2023-07-2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156.为什么要抢救野生大熊猫?

  答:对野外生病、饥饿和受伤的大熊猫开展救护工作,能够使野生大熊猫非正常死亡率大大降低。通过救护与恢复,将身体状况良好的被救大熊猫重新放归野外,能够有效地保证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大熊猫栖息地及其周边林业主管部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及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长期肩负这项职能。至今已经有近300只大熊猫获救,并有“四姑娘”“盛林一号”和“芦欣”等大熊猫被成功放归野外。

  157.野生大熊猫受伤或生病后是怎样被发现的?

  答:野生大熊猫受伤或生病后,往往向低海拔移动,从而被巡山的保护人员或村民发现。

  158.野生病饿大熊猫抢救治愈后如何处置?

  答:抢救治愈后,对于有能力回归野外生活的个体,将其放回野外;对于无能力返回野外生活的个体则将其留下人工饲养。

  159.人类为大熊猫种群复壮主要做了些什么?

  答:1.建立保护区,保护其原生生态环境和栖息地。2.立法对大熊猫物种进行强制性保护。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保护扩大其栖息地面积。4.建立大熊猫绿色“走廊带”,使被隔离小区的小种群能够顺利地相互移动,形成较大的繁殖种群,为基因交流创造条件使种群得到复壮,阻止其遗传多样性的丧失。5.迁地保护,开展多学科的大熊猫研究工作。6.进行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的尝试研究。

  160.大熊猫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工作存在哪些差异?

  答:从大熊猫的整体保护事业来看,就地保护主要侧重于栖息地保护,迁地保护则以大熊猫饲养繁育与种群管理为主;就地保护的范围大、内容多、管理对象复杂,迁地保护对象单纯、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就地保护环境较差,基本在大山深处,工资和福利待遇跟不上,人才流失严重;迁地保护则离城市近,生活与学习便利,经费来源广,可以留住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因此,要使大熊猫保护事业得到高位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就地保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同时也要给予野外工作者相应的待遇和荣誉及关心、爱护,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主要力量。

  161.中国政府在大熊猫迁地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通过中外大熊猫科研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大熊猫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保护学、医学等多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攻克了大熊猫繁育的世界难题。截至2021年年底,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达673只;9只人工繁育大熊猫被放归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162.大熊猫的迁地保护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答:大熊猫的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张,当一个动物种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的总数量下降到1000只(头)左右时,就有必要将一部分珍稀动物转移到适宜、安全、有保障的人工环境中。通过人工饲养、繁育,使该动物的人工种群达到自我繁衍与维系,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野化放归,有计划地、科学地重建和复壮野外种群。另外,在大熊猫的迁地保护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对大熊猫进行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了解其行为、习性、生理、疾病等方面的数据。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人们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163.为什么在20世纪繁殖大熊猫是世界难题之一?

  答:其一,在20世纪,能够参与繁殖的雄性大熊猫数量稀少,当时国内外的雄性大熊猫大约有120只,能够参与自然交配的只有1只。其二,雄性大熊猫发情困难,人工饲养条件下进入繁殖期的雌性大熊猫一般都能按季发情,但雄性发情困难,当时也采用人工授精作为补充手段。但雌性大熊猫一年之中大约只有三四天能受孕,而且还看不出明显的生理特征。所以在人工授精时,很难准确地掌握其排卵期。如1989年给18只雌性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甚至有的是两者同时进行,而受孕的只有6只。其三,幼仔很难成活。一只初生的幼仔只有普通老鼠那么大,体重约100克,是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在哺乳类动物中,除了有袋类动物以外,再没有这样母子相差悬殊的动物了。幼仔双目紧闭,看不见东西,皮肤上只有稀疏的胎毛。其发育程度大约相当于6个月的人类胚胎,肾、大脑及一些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均未发育完全。这种机体也许适应了高山峻岭、冰天雪地、细菌稀少的环境,反而适应不了人工气候环境。大熊猫的交配率低、配种受孕率低、育幼成活率低,在圈养动物中特别突出。这个“三低”,就是当时繁殖大熊猫的难题。

  164.中国如何攻克圈养大熊猫繁育“三难”?

  答:经过30余年的努力,中国在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攻克了大熊猫繁育“三难”,实现了稳定增长。通过爱心饲养、改善营养供给、提供动物福利、外源激素诱导与行为诱导,攻克发情难;通过种公兽培育、排卵与妊娠期监测、大熊猫人工采精和保存、大熊猫人工授精,攻克配种受孕难;通过培训母兽带仔、完善人工育幼技术和人工配方奶攻克育幼成活难。

  165. 为什么要进行人工授精?

  答:人工授精是圈养条件下提高大熊猫受孕率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通过行为和激素变化来掌握雌性大熊猫的最佳配种时间,通过采集雄性大熊猫的精液对无法自然交配或自然交配不理想的雌雄大熊猫实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能够提高雌性大熊猫受孕概率,并为实现遗传多样性提供更多选择。

  (节选自《大熊猫201问》,中国林业出版社)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