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三北攻坚 > 政务公开

中央财政林业草原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试行)

2024-07-30   来源: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省(区、市)**年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项目区概况。保护区基本情况、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近两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需求。

根据当前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生态系统、重点物种栖息地受损程度及原因,说明现有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总结以前年度的调查、监测、巡护、保护宣教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生态保护存在的短板弱项,研究提出项目建设必要性;分别从项目技术可行、制度支撑、管理水平、财力状况等方面阐述可行性以及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包括项目布局、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技术方案等。主要内容:一是生态保护修复。开展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结合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现状,对受损的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生态功能;二是开展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维护;三是开展必要的专项调查、监测、巡护;四是生态保护宣教活动。建设内容不得包括道路、观景平台、楼堂馆所建设等新(扩)建基础设施及车船购置等内容。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结合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保护修复面积、调查监测面积、重要物种保护数量、主要保护对象的栖息生境状况、保护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其余指标按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为底图的主要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湿地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中央财政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国家(国际)重要湿地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分别单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项目实施单位。实施单位的全称。

3.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相关规划等。

4.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简要阐述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

5.项目实施期。

6.经费预算。经费预算的单位用“万元”。

7.项目目标及成效。简述项目预期完成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

1.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水质等自然条件。项目涉及行政区划的社会经济状况。

2.湿地资源。项目区域的湿地类型、面积、主要保护对象、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及功能、水系水源、湿地植物与植被,湿地野生动物等。

3.项目实施情况。近两年以来实施情况、成功经验和存

在问题。

4.管理情况。管理机构、队伍、制度、保护设施设备配置,以及相关规划与湿地修复方案等情况。

5.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项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针对项目区域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际需求及对保护物种和栖息地的影响,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

(二)可行性分析。从政策需求、规划协调、技术可行、制度支撑、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项目实施可行性。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1.湿地保护与恢复。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和拆除围网;结合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现状,对受损的栖息地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开展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维护;开展必要的专项调查、监测、巡护和生态保护宣教活动。建设内容不得包括道路、观景平台、楼堂馆所等新(扩)建基础设施及车船购置等内容。

2.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落实《湿地保护法》关于“因生态保护等公共利益需要,造成湿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偿”的要求,合理确定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对象、标准,切实维护合法权利人的权益,提高周边社区群众对湿地、候鸟保护的积极性。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对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湿地保护修复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比如:湿地修复面积、湿地生态保护补偿面积及标准等。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七、保障措施

包括法律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重要湿地范围图、修复地点布局图(具体到图斑)、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项目概要

本项目主管单位为**省林草主管部门,具体包括以下**个方面的项目内容,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支持重点为《“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15种拟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明确调查与监测涉及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名称。从资源调查、监测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明确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涉及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名称。从栖息地保护、改造恢复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简要说明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明确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涉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名称。从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自然及跟踪监测等方面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五)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简要说明支持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数量,主要任务及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六)野生动物危害监测防控与补偿。简要介绍主要致害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以及监测预警防控、致害补偿等措施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二、项目需求分析

(一)野生动物资源概况。简要说明本省已知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情况(含重建野外种群的物种)、林草部门归口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情况,并特别说明在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中本省有分布的物种种类名称。

(二)保护管理概况。简要说明本省近两年围绕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策与建议。

(三)项目需求分析。对照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与建议,围绕上述资源调查与监测等6个方面的工作,依次简要分析本省的项目需求、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重点围绕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15种拟开展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兼顾本省分布的其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谋划项目内容。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开展调查、监测,掌握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资源本底、动态变化。在区域上要考虑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区域以及自然公园等区域;在物种上,按照监测周期和频次确定项目内容,区分年度性的监测工作(如鹤鹳类等国家重点保护水鸟冬季同步监测)和非年度性的监测工作。

(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围绕栖息地巡护监管、改造优化(如人工恢复栖息地、种植食源植物、增加猎物供给、设置饮水点和硝塘、维护迁移通道、设置警示标志、搭设繁殖鸟巢、清除围栏围网等)和生态廊道建设,改善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

(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根据各地上一年度收容救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合理测算有关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救护中心、救护站、救护点)收容救护资金需求,主要包括笼舍等设施设备的维护、医疗物资装备购置、疾病治疗、疫病检测、无害化处理、标本制作与保管、人工饲养、购买劳务、放归自然以及为野外种群管理目的而开展的收容工作等有关支出。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以复壮或重建野外种群为目的,依托具备较好基础条件的单位和物种,开展种源引进、种质交换、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自然和跟踪监测等活动。

(五)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主要包括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开展巡护巡查,购置防护服、采样器材等耗材、无害化处理、样品检测等监测防控设施设备和聘请第三方技术支持。

(六)野生动物危害监测防控与补偿。围绕亚洲象、东北虎、雪豹、棕熊、黑熊、野猪等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开展危害监测预警防控(包括人防、物防、技防以及减少食物引诱等)、种群调控(包括狩猎、猎捕、异地野外安置等)、保护补偿等,保护补偿可结合上一年度兑现情况进行测算。

四、项目经费预算及实施计划

(一)经费预算。简要说明经费预算依据、预算范围、主要测算指标和总预算,明确资金渠道。

(二)实施计划。简要说明上述资源调查与监测等6个方面工作的年度实施计划。

五、项目绩效目标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比如: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物种种数、重点时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日报率、栖息地修复面积等,其余指标按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附件、附表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如工作任务的部署文件等)、项目细化清单、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申报表、专家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项目概要

本项目主管单位为**省林草主管部门,具体包括以下**个方面的项目内容,实施期限原则上为一年。支持重点主要包括《“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50种和《“十四五”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建设方案》增加的72种,共12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明确调查与监测的物种名称。从资源调查、监测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与恢复。明确原生境保护与恢复的物种名称。从原生境保护、改造恢复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明确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物种名称。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扩繁与野外回归。明确人工扩繁与野外回归的物种名称。从人工扩繁、野外回归及监测等方面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和可量化的任务量。经费预算为**万元,占本项目年度预算的**%。

二、项目需求分析

(一)野生植物资源概况。简要说明本省已知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种类情况(含重建野外种群的物种)、林草部门归口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情况,并特别说明在

12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本省有分布的物种种类名称。

(二)保护管理概况。简要说明本省近两年围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开展的主要保护管理工作及其成效,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策与建议。

(三)项目需求分析。对照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与建议,围绕上述资源调查与监测等4个方面的工作,依次简要分析本省的项目需求、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重点围绕12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兼顾本省分布的其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谋划项目内容。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开展调查、监测,掌握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资源本底、动态变化。在区域上,要考虑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不具备划建保护区条件的濒危野生植物集中分布点,以及自然公园等区域;专项监测要按照监测周期和频次确定相关任务内容。

(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与恢复。围绕原生境巡护监管、改造优化和减少人为干扰破坏(如人工恢复植被、抚育间伐替代外来树种、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种植寄生植物、设置警示标志、建设和维护围栏围网及监控系统等),改善原生境质量。

(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重点依托植物园、迁地保护中心、树木园、种质资源库等已具备较好基础条件的单位,开展以活体植株或繁殖体形式长期保存濒危物种种质资源收集等工作。

(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扩繁与野外回归。主要包括为以复壮或重建野外种群为目的而开展的种源引进、种质交换、人工扩繁、野外回归和监测等。

四、项目经费预算及实施计划

(一)经费预算。简要说明经费预算依据、预算范围、主要测算指标和总预算。

(二)实施计划。简要说明上述资源调查与监测等4个方面工作的年度实施计划。

五、项目绩效目标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比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种数、原生境修复面积等,其余指标按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附件、附表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如工作任务的部署文件等)、项目细化清单、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申报表、专家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一、项目概要

本项目主管单位为**省林草主管部门,实施期限为一年。

简要说明拟抢救复壮一级古树和名木的株数,涉及的县数,经费预算为**万元等。

二、项目需求分析

(一)古树名木资源概况。简要说明本省古树名木资源情况,并特别说明林草部门归口管理的一级古树和名木的资源及生长势情况。

(二)保护管理概况。简要说明本省近两年围绕古树名木开展的主要保护管理工作及其成效,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项目需求分析。对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需求。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包括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技术模式等。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逐年安排抢救复壮项目。

支持范围为林草部门归口管理的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按照一级古树保护);在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数据库中建档;树木本体存在健康、安全等问题,或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直接或潜在威胁中,生长势属“濒危”“衰弱”等级,经调查评估需抢救复壮;日常养护主体明确,权属清晰,能够顺利开展抢救复壮工作。

四、项目经费预算及实施计划

(一)经费预算。简要说明经费预算依据、预算范围、主要测算指标、资金筹措和总预算。

(二)实施计划。简要说明年度实施计划。

五、项目绩效目标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比如:抢救复壮古树名木数量、抢救复壮合格率等,其余指标按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附件、附表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细化清单、专家评审意见。

**省(市、区)**年度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省**年度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要内容(面积单位采用“万亩”)、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项目区概况。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结构、草原资源、水资源状况等),项目区草原资源总量、退化草原面积及程度等。近两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国家及本区域相关林草发展规划、草原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政策文件等,结合项目区草原生态系统现状,针对项目区草原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从用地、资金、技术、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等方面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三)建设需求。根据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际需要和年度建设目标,分析确定年度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明确项目建设布局、建设内容及相应的建设地点(具体到县级单位),明确实施主体。科学评估草原健康和退化程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在保护草原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明确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内容的详细技术方案,包括具体工作任务、技术路线,以及项目实施成效监测方案和落地上图方案等。

对轻度退化草原,采取围栏封育措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使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对中度退化草原,选择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免耕补播,采取培肥地力、改善水土等措施,促进草原原生植被恢复;对重度退化草原,通过免耕补播、人工种草等方式,减少地表裸露,增加植被覆盖,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在水土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选择优质牧草品种开展人工种草,提升优质牧草生产能力,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四、项目投资及实施计划

(一)项目投资。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合理测算项目投资,并分解到县,明确资金渠道。

(二)实施计划。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五、绩效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比如:退化草原修复面积等,其他指标按照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xx省(区、市)xx年

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等。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森林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可利用的规划造林地、退化林本底等绿化空间,以及近年来中央财政造林项目实施情况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需求。在申报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和依据森林采伐限额等情况。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模式

包括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技术模式等。其中,人工造林(更新)要明确主要造林模式,包括树种配置、整地方式、栽植密度等;退化林修复要明确森林现状、主要修复措施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根据水资源状况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技术方案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估算预算需求,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主要应包括造林面积、成活率、任务完成率、良种使用率等,其余指标按照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附件

包括各县造林项目主要内容一览表、项目细化清单、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项目实施自然条件、中幼林资源状况、林道配套设施情况。近两年来项目实施情况、上一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区分中央资金和地方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结合项目区林分状况和森林经营目标,分析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需求。在申报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和依据森林采伐限额等情况。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项目布局、建设地点、实施主体、建设内容及规模、技术方案等。建设内容及规模必须落实到县。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根据《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状况,确定建设任务的目标、技术及措施。

(二)非天然商品林抚育。包括对生态区位重要的非天然商品林,结合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规划)开展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补植等。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主要应包括:中幼龄林抚育面积、任务验收合格率等,其余指标按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项目细化清单、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项目实施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近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包括项目布局、建设地点、实施主体、建设内容及规模、技术方案等。封禁保护区建设,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实施封禁保护,需明确新建或续建,主要内容包括在人畜活动频繁的重点地段设置围栏设施,对一些重点和必要地段的流动沙地固沙压沙;管护站点和必要的配套设施维护,必要的巡护和小型监测监控设施设备购置;巡护道路维护、界碑界桩和警示标牌修建,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补助等支出。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省区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明确补偿面积和补偿标准。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主要应包括封禁保护面积、补偿面积、补偿标准等,其余指标按照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项目细化清单、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森林草原防火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省(区、市)**年度中央财政森林(草原)防火项目)、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明确到县级林草主管部门)、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

1.自然条件。根据项目建设地区实际自然条件情况简述,包括:地理、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等情况。

2.资源状况。根据项目建设地区实际资源情况简述,包括:土地、森林、湿地、草原、水资源等情况。

3.往年项目实施情况。简述近两年项目实施情况。

4.存在主要问题。简述森林草原防火存在的短板弱项。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结合森林草原防火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包括项目布局、建设地点、实施主体、建设内容及规模、技术方案等。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森林草原火灾预防、火情早期处理,必要的防火物资储备;二是重点国有林区道路维护。根据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内蒙古大兴安岭、内蒙古、黑龙江、伊春、吉林、长白山)森林防火道路现状,有序确定当年维护防火道路长度;三是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甘肃、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边境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根据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6省区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总长度,确定当年建设、维护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长度。

项目不支持方向:基建性质、航空消防、风险普查、车辆采购和新(改、扩)建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施地点位于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国际)重要湿地的项目。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主要指标应包括森林火灾受害率、草原火灾受害率、重点国有林区路网长度、国境线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长度等。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附表、附件、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主要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省或**重点生态区域**年度中央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明确到县级林草主管部门)、项目主要内容(简要说明监测、检疫和防治主要内容和任务量)、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项目区的林业资源状况及主要树种面积及资源比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包括重点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及上年度控制情况。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一)项目必要性分析。结合上年当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本年度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及当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从项目实施基础、技术支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项目需求分析。根据当地实际,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含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监测)、检疫、防治方面对项目需求进行分析。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一)项目布局。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如松材线虫病“十四五”攻坚行动),全方位布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在确定的实施范围内,明确项目分区布局,并对各分区具体措施内容详细说明,必要的附图附表说明。项目申报主体以省为单位,项目实施主体以县为单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布局需分解到县。必要时,重点生态区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可单独列项。

(二)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为国家重点管理的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森林鼠(兔)害、林地薇甘菊、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及各省辖区内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预防、监测、除治。结合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以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合理确定项目内容。项目实施要有利于提升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成效。主要内容包括用于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检疫、防治及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运行等。主要用于监测、检疫及防治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购置、药剂采购、劳务用工支出、购买服务等。有关建设内容不得用于购置大型设备、交通工具、办公用品,以及开展宣传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抚育等,不得与中央基本建设支持的内容重复。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一)资金预算需求。按照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规模,结合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测算投资总额。

(二)实施计划。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含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监测)、检疫及防治具体任务,编制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各项建设内容,分别就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和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监测面积、防治面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数量、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任务完成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等。年度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图、附表

包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任务计划文件,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省或**重点生态区域**年度中央财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项目)、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明确到县级林草主管部门)、项目主要内容(简要说明监测、防治主要内容和任务量)、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结构、草原资源、水资源状况等),项目区草原资源总量、退化草原面积及程度,近年来草原虫灾、鼠兔害等有害生物防治情况等。

(三)存在问题。近两年来项目实施情况及管理基本情况等方面,分析项目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及本区域相关林草发展规划、草原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政策文件等,结合项目区草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用地、资金、技术、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等方面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根据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实际需要和年度建设目标,分析确定年度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明确项目建设布局、建设内容及相应的建设地点(具体到县级单位),明确实施主体,确保项目落地实施。结合本省(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以解决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合理确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具体措施,明确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建设内容的详细技术方案等。不得购置交通工具、办公用品,以及开展宣传培训等,不得与中央基本建设支持的内容重复。

四、项目投资及实施计划

(一)项目投资。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合理测算项目投资,并分解到县,明确资金渠道。

(二)实施计划。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五、绩效管理

根据建设内容,列出相应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项目任务完成率等,其余指标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任务计划文件、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专家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全国林草湿荒综合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项目实施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近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建设内容及规模中应明确国家下达各省、县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调查样地、图斑监测目标任务等;技术方案中应明确内容指标、技术方法、技术流程、技术要求、质量管理和预期成果等。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估算预算需求,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列出相应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主要应包括:森林样地个数、草原样地个数、湿地样地个数、荒漠样地个数和监测图斑个数等。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林木良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省(市、区)**年度林木良种培育项目项目主管单位:**省(市、区)林草局(林业局)项目实施单位:

1.**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分别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规范名称(依托单位名称)······(名称应使用国家林草局正式文件规范名称,括号内注明依托单位,需列出拟支持的所有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不可省略。)

2.**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分别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规范名称(依托单位名称)······(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目前包含已投入使用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申报名称应使用国家林草局正式文件规范名称,括号内注明依托单位,需列出拟支持的所有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不可省略。)

3.**个县的良种苗木培育单位,分别为**县、**县······(育苗单位细化到县,无需列出具体育苗单位名称。需列出拟支持的所有县,不可省略。)。

项目主要内容: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开展良种选育研发、良种种子/穗条生产等工作。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开展调查、收集、繁育、保存、鉴定、评价、利用等工作;**个县繁育**个树种良种苗木**万株。

经费预算:预算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

项目实施期限:20**年**月-20**年**月。(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

项目目标及成效: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良种苗木繁育等目标和取得的成效。

(二)区域概况。

项目实施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近两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良种生产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1.必要性:根据国家及本区域相关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林草种苗发展规划、重要政策文件等,针对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项目实施必要性进行分析。

2.可行性:从自然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等方面分析项目可行性。

3.建设需求:根据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及林木良种选育生产实际需要和年度建设目标,分析确定年度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1.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开展辖区内**处基地病虫害、树体、

水肥、花粉、土壤、种子采收(采集、处理、检验、贮藏)等管理工作,开展良种选育、良种种子(穗条)生产、良种基地升级换代、高世代种子园营建等工作。其中,开展抚育管理**亩,新建/续建**树种种子园/采穗圃等**亩,土壤改良**亩,采种面积**亩,开展**等树种良种选育、生产工作等。(内容可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也可包括其他未列出相关工作内容)

2.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开展辖区内**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繁育、保存、鉴定、评价、分发利用等工作,拟完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份。(内容可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也可包括其他未列出相关工作内容)

3.林木良种苗木繁育:使用林木良种,采用组织培养、轻型基质、无纺布和穴盘容器育苗、幼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培育**等**个树种良种苗木**万株。(内容可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也可包括其他未列出相关工作内容)

结合以上3部分建设内容,分别明确具体技术方案。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一)资金预算需求。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

(二)实施计划。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五、绩效管理

根据建设内容,列出相应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年度任务面积、良种苗木繁育数量等,其余指标按照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草种繁育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省**年度草种繁育项目)、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具体到县级单位)、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区域概况。简述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结构、草原资源、水资源状况等),项目区草原资源总量、本省区草种繁育现状等。

(三)存在问题。近两年来草原种繁育项目实施情况,分析草原种繁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国家及本区域相关林草发展规划、草原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政策文件等,结合退化草原修复任务、草种繁育现状,针对草种繁育面临的问题,分析实施草种繁育的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从用地、资金、技术、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等方面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三)建设需求。根据草种繁育实际需要和年度建设目标,分析确定年度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以解决草种繁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提升生态修复用乡土草种供给能力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草品种材料试验、选育示范、草品种审定推广,草原繁育等。应明确草种名称、繁育面积、具体技术方案、预期产种量等,项目建设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应具体到县。

四、项目投资及实施计划

(一)项目投资。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合理测算项目投资,并分解到县,明确资金渠道。

(二)实施计划。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五、绩效管理

根据建设内容,列出相应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主要应包括:草种繁育面积和产量、对牧草质量提升作用,其余指标按照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项目区现状照片、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建设任务布局图、专家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省(区、市)**年度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省(区、市)林草局(林业局)

项目实施单位:**个项目实施单位,分别为:······(应使用单位全称,需列出全部单位。)

项目推广的技术成果及适用地区:实施项目依托的技术成果或标准及其适用地区,分别为:······(成果库中的成果名字或正式发布的标准名称,需列出全部成果/标准。)

项目主要内容:推广良种**个,推广新技术**项,建立推广示范基地**个,建设示范生产线**条,营建示范林面积**亩,繁育苗木**万株,辐射带动面积**亩,举办培训班**期,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份,带动林农致富**人等。

项目投资:(单位为万元)

项目实施期限:20**年**月-20**年**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区域概况。项目实施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近年来项目实施情况、管理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一)必要性。根据国家及本区域相关重大战略、重要政策文件和国家林草局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等,针对林草科技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项目实施必要性进行分析。

(二)可行性。从自然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等方面分析项目可行性。

(三)建设需求。根据林草科技推广支撑林草保护修复和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和年度资金规模,分析确定年度建设需求。

三、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项目内容谋划和布局应重点围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科技支撑,强化油茶等木本油料、国家公园建设、草种繁育、科学绿化、互花米草除治、松材线虫病防治、竹产业、菌草技术、林机装备等林业产业发展、森林雷击火防控、创新高地建设等相关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布局和地点应根据推广示范的科技成果,分别介绍项目布局和建设地点,子项目的建设地点应使用规范名称,具体到村/林场;分别介绍推广相关措施,工作任务、技术路线等,明确可考核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一)资金预算需求。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

(二)实施计划。

根据建设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五、绩效管理

根据建设内容,列出相应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推广良种个数、建立推广示范基地个数、营建示范林面积、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人次等,其余指标按照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六、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七、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八、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省(区、市)**年度

油茶营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需在《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定的现有油茶林面积大、种植改造任务重的200个重点县范围内)、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确需跨年度应明确分年度任务及预算规模)、项目目标及成效。

二、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自然条件、油茶林资源状况、近年来油茶林营造项目实施情况,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必要性、可行性及需求分析

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资金、用地、苗木、劳务等方面的需求。

四、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根据《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合理确定年度任务,相关建设内容及规模必须落实到县。

(一)新造。采用高产优质油茶种苗和先进适用造林技术,在适宜种植油茶的规划造林地上开展油茶新造,力争新增油茶林盛产区亩产油茶达到40kg以上。

(二)低产低效林改造。科学分析项目区域内现有油茶林分和林龄现状,对品种混杂、树体老化、林相残败的低产油茶林,采取带状更新、块状更新等改造方式;对品种匹配不当、栽植密度过大的低产油茶林,采取疏伐、嫁接、劣株换种等改造方式;对因管理不善形成的低产油茶林,采取修剪、垦复等改造防治。

五、资金预算需求及实施计划。

综合考虑建设任务和标准,合理测算预算需求,明确资金渠道;根据建设内容和各地情况逐月确定建设任务实施进度。

六、绩效管理。

根据建设内容,列出相应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新增油茶种植面积(万亩)、改造低产林面积(万亩)、良种使用率(%)、建设质量合格率(%)、设计亩均茶油产量(公斤/亩),其中,新造有油茶林良种使用率应达到100%,建设质量合格率应不低于90%,新造高产油茶林产量应不低于40公斤/亩,其余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绩效目标设定应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七、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运行保障等。

八、成效分析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九、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

包括必要的佐证材料(三年行动方案年度计划任务),投资估算表、绩效目标表、项目细化清单、建设任务布局图、评审意见等。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