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开创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对其内涵作出科学概括。2020年6月,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要求,为全党深化认识并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指明了正确方向。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科学总结百年大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理性升华新时代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回答了党的组织建设具有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内容完整、内涵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史上,首次对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作出科学界定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为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的理论指引,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行动纲领、奋斗目标、策略原则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指导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形成了完整的建党学说。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都会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组织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斗争中,始终坚持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成为独立的政党作为革命的先决条件,并鲜明提出“在阶级对阶级的政治斗争中,组织是最重要的武器”“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等经典论断,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没有明确提出过组织路线这一概念,而是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这些理论的历史使命留给了后来者。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从建党之初就坚持把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建设一个组织严密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同时,我们党是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在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余年历程中,努力用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贡献。早在1928年党的六大决议中,我们党就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但长期以来我们党都没有对组织路线的内涵作出理论概括,更多是从其重要性或与其他路线的关系的角度进行阐述,这也成为制约党的建设成效的一个突出问题和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未解的重大课题。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作出科学阐释,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首次明确组织建设的基本布局,实现了组织建设核心要素、主体内容的科学配置和有机集成
善于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势、布局、落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先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确立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总纲,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收到了谋定落子、满盘皆活的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对党的建设布局进行科学谋划。党的建设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探索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对组织建设基本布局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在继承中发展的漫长过程。历史上,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素在党的工作全局以及组织路线中的摆布是不平衡的。由于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组织建设强调较多的是干部工作,甚至很大程度上是用干部路线来指代组织路线。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又红又专”,“任人唯贤”“又红又专”分别成为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路线的代表性词汇。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要着重解决好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等3个方面问题。2002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首次把人才工作纳入了组织工作的布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从党的路线高度明确了组织建设的基本布局,丰富和拓展了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主体内容、核心要素、工作重点等重大原则问题,既具有全局战略高度,又突出了工作的重点和抓手。
在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布局中,“一个重点两个着力”这三方面内容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既各自独立、各担职能、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组织体系是我们党实现全面领导和全部工作的物质基础,在组织建设基本布局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发挥支撑性作用,决定着我们党能否站得牢、走得稳。干部和人才是我们党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的决定因素和战略资源,二者构成了组织建设基本布局的两根支柱。其中,干部队伍建设关系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我们党能否实现长期稳定执政,决定着伟大事业能走多远;人才队伍建设体现我们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能力,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凝聚强大合力、注入不竭动力,决定着伟大事业能登多高、走多好。实践中,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靠严密组织体系选干部、聚人才,靠高素质干部和优秀人才强组织、干事业,推动三个核心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高整体质量,发挥整体效能。
首次从党的路线高度对思想建党和组织建党有机结合作出部署,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组织伟力的思想根源在于科学理论指导和科学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为全党立心铸魂聚力,是我们党抓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和独特优势,也是确保全党始终保持统一思想、坚定意志、协调行动和强大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根本原则。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建党的生动实践,通过整风,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普遍提高,实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探索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进程中,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一直作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核心要素并列存在,互为前提、互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坚持组织建党和思想建党有机结合”的崭新命题,并在新时代管党治党的实践中推进落实,取得明显成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宗明义提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首要任务,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党的路线层面的逻辑延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指引中国发展方向的精神旗帜、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行动指南。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组织建党和思想建党有机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全局的总纲,坚持把党的科学理论指导贯穿党的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组织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作为首要任务,用思想伟力激发组织伟力,通过组织伟力展示思想伟力,不断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突出强调组织建设的体系化要求,实现了由重视要素建设向更加重视系统建设、发挥系统功能的重大跃升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标识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系统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并深刻指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
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从建党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从而高度重视从组织上去扩大和巩固党。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党把组织建设的重心主要放在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上,很多时候甚至用“基层组织建设”来指代“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崭新命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党的事业全局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深刻阐明了党的组织体系的架构功能和建设重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提出“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强调体系化建设的要求,是对党的历史上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党的组织路线层面的具体运用。
党的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组织体系既包括健全的组织架构、宏大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还包括完备的组织制度、严格的组织纪律,是一个要素完整、架构清晰、布局科学的有机体。组织体系的每一个要素在体系中都处于特定位置、具备特定功能、发挥特定作用,且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践中,必须增强系统思维、全局观念,落实体系化建设要求,坚持增加数量、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提升功能、发挥作用有机统一,既高度重视组织体系社会覆盖的广泛性,也高度重视处理好组织体系内部的架构设置、职责定位、结构比例关系,进一步严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推动组织要素有机融合、组织功能持续优化、组织效能整体发挥,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政治领导力和广泛社会号召力,更好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突出强调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体现了组织路线的价值引领和时代特征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统治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执政党的选人用人导向,取决于执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着一个政权的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和政策执行力,不仅是其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社会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对社会文化产生决定性影响。
我们党从创立之初就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坚持以严的标准发展党员,以正确导向选用干部。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强调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五个过硬”等干部工作的标准要求,极大丰富了党的干部工作的内涵。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方针,突出“贤”的主导作用、“德”的优先地位、“才”的不可或缺,标准更加具体、导向更加鲜明,回答了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的原则性问题,立起了新时代的风向标。同时提出“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突出强调培养干部要坚持政治标准和实干导向、集聚人才要注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高度凝练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对干部、人才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是选人用人方针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干部路线。由于“贤”这一概念的相对抽象性,对于其具体标准、要素条件因时不同、因事而异。随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贤”逐渐被具体化为德和才两个大的方面。“任人唯贤”从原则层面规定了选人用人的方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任人唯贤”的具体化,从操作层面明确了选人用人的要素条件。德与才是互相联系、不可偏废的完整统一体,突出强调以德为先,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示范性意义,对于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先决性条件。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兼顾能力素质,体现了时代特征、实践要求,有利于激励广大干部人才政治品德过得硬、干事创业勇担当,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价值导向,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突出强调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和伟大事业之间内在统一的独特政治优势
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政治路线作为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全部工作的总路线,是确立组织路线的前提;而组织路线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和适应政治路线的要求,正确的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线,同时对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党在建党初期就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是为党的事业服务的,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和政治路线的需要,制定并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并完成组织工作的任务,保证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重大论断,从理论上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不可分割是一种巨大、独特的政治优势。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指明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新时代我们党以治党引领治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一政治逻辑的高度凝练和时代表达。
面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的新的时代背景,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搞好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具备领导伟大事业的能力,并切实担负起这项重大政治责任,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选好人用对人,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上;体现在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执行,“两个维护”的要求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上。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领导人民把国家治理好,最终价值都应该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 执笔:尤文虎、郑敏、张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