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开创了管党治党新局面。通过严明党的纪律,发挥其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正风肃纪、正本清源,既是锻造先进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义,也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应有之义。
严明纪律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旨在通过“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等手段,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使党时刻保持自我审视和高度清醒,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化解各种矛盾难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自我革命的有效推进离不开严明纪律作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党的纪律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及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秩序与权威、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的刚性要求。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受影响。只有坚持“严”字当头,从严管党治党,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有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严明纪律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要求,革除了党和军队的非无产阶级不良思想倾向,肃清了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其后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以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同时严明党的纪律,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处的客观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严明纪律始终是一条不变的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将“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分设为两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法规出台等等。党通过一系列严明纪律的有力举措,成功应对了各类风险考验,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和党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以来,党不仅先后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还提出“自我革命”命题并将其作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到党的十九大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我们党始终把管党治党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以贯之地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实践证明,通过严明纪律,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严明纪律是党完成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以来,国际格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同时也要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新征程上,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从而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行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我们唯有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切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扎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才能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最终完成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作者:贺敬垒 单位: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