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伊春森工集团美溪、新青、友好等10个林业局公司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作业山场内,林业工人按照安全生产流程有序忙碌,集、装、运机械和车辆紧张工作。各生产环节,现场指导人员和安全员时刻把关。
伊春森工集团拥有林地面积306.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8.53%。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承担着国家生态屏障安全和木材储备安全双重战略任务。
在森林面积几乎达到“满级”的情况下,森林提质增效增汇成为集团的重大课题,森林可持续经营成为主责主业。
试点迈好第一步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技术遵循。
伊春森工集团严格落实方案要求,与中国林科院进行院企合作,2023年即选择10个林业局公司作为试点单位,落实20万亩试点任务。
为确保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伊春森工对试点单位开展了二类资源数据补充调查,根据不同林分类型、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科学编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为每一块林地量身打造森林正向演替的最佳方案。随即,20万亩试点任务在91个林场1687个小班全面铺开。
伐除干扰木,呵护保留木。
标号
生产抚育需要消耗2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施工作业有设计方案,严格执行采伐限额,每一棵采伐木都进行编号登记,确保采伐过程可追溯、可监管。中国林科院专家学者深入试点单位全程参与,岗前有技术培训,作业有现场指导。
美溪林业局公司林业技术员张奎说,2018年,我们就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了1500亩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示范项目。经2022年中期监测,作业区林木生长量是对照区的2.86倍。
2023年纳入全国试点,美溪林业局公司积极借鉴前期经验做法,采用近自然、全周期、多目标、系统化的经营技术体系和目标树经营、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均质经营、二次建群、退化林修复等5种经营模式,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将经营措施细化到林班、小班、甚至单一植株。
2024年,美溪林业局公司高质量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9000亩。
严把作业质量关
为确保试点任务高标准完成,伊春森工集团严把作业质量关。
——作业林地。全部实施采小留大、采密留疏、采劣留优的“三采三留”政策,清理林内病腐木、枯立木、弯弓木、丛生木、多头树、风折木、风倒木等异形树,枝丫堆积时远离幼苗、幼树,为保留木创造“宜居空间”。同时,依据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科学布设63块不同抚育强度及经营模式的固定监测样地,收集森林生长变化信息,为后续监测、评估、总结、推广等工作积累数据。
集材
——作业现场。各级责任人到岗到位,统筹伐、打、造、集、装、清、运各个生产环节,发挥林业老工人传帮带作用,提高作业效率,确保生产作业流程顺畅、环节衔接紧密。充分捡集伐区剩余物,可利用资源全部下山,最大限度改善林分生长空间,降低可燃物载量和火险等级。
——作业人员。全部进行岗前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特别是采伐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业过程中,生产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各林业局公司定期对采伐和运输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生产作业安全。
——作业成本。严格控制作业成本,科学合理安排生产作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木材合理造材,实现订单式生产,按针阔叶种类、干湿程度、不同径级进行归楞和管理,木材在竞价平台进行阳光销售,实现木材价值最大化。
剩余物高效利用
在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中,伊春森工集团以创新为驱动,将森林剩余物的加工利用作为生态价值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抚育剩余物高效回收,加工成非规格材和小材小料,既减轻了林区森林防火压力,也实现了变废为宝。
生产颗粒燃料
剩余物制成生物质颗粒、削片材、锯末和木耳椴,进一步拓宽了利用渠道。其中,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发热量高、储存方便、环保低碳等优势,符合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理念,市场前景广阔。
美溪林业局公司率先布局,成立了松汇生物质燃料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年来,公司利用森林抚育剩余物生产生物质颗粒超万吨,销售订单逐年增加,为重建现代化“木字号”产业链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种经营模式实践和生产经营活动,让森林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现代林业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试点期间,伊春森工集团共产出可利用小径木材5.96万立方米、枝丫材3.52万吨,创收3700多万元,解决了3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带动职工年均增收7000余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未来,伊春森工集团将继续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木字号”产业链的全面恢复与升级,为林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根基稳固作出更大贡献。(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