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驱车行驶在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蜿蜒的林间公路上,冻土消融,早春的生机渐渐显露。
木兰林场经营面积159万亩,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也是河北省国有林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经历了近50年的快速发展后,林场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但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制约,仍然存在生产力低、森林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等问题。
为让森林资源有质量更有价值,自2010年开始,木兰林场探索创新森林经营模式,在国内率先全面开展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与实践。经过10余年的持续发力,木兰林场森林覆盖率由83.1%提高到85.5%、公顷蓄积量由57立方米增加到90立方米,混交林比例由44.2%提高到53.2%,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320多亿元。
近3年,木兰林场近自然育林技术在12个省份52家经营单位应用,推广面积191万亩,木兰林场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探索与实践为我国森林经营特别是北方森林经营提供了“木兰样板”。
森林经营坚持“一不变三转变”
2010年以来,木兰林场主动求变,不断摸索实践,坚持“一不变三转变”,蹚出了一条具有木兰特色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之路。
“一不变”是坚持森林经营方案主导地位不变,所有措施严格以经营方案为依据,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功能区划、流域布局、小班诊断、精准施策”思路,林场先后编制了《木兰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06—2015年)》《木兰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5—2024年)》《木兰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21—203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对经营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给予高度评价。
“三转变”是指由“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转变、由小班分散经营向流域集中经营转变、由周期经营向持续经营转变。自2010年以来,林场逐步停止了全部林分的商业性采伐,森林抚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完成多树种造林17万余亩,同时完成森林抚育167万亩次。2023年、2024年,林场承担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面积19.2万亩,占全省试点总面积36%。为向流域集中经营转变,林场把“两山一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设计、系统经营,同步规划建设路、电、房等基础配套设施,有效增强森林经营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经营成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此外,为改变周期经营、形成持续经营,林场选择优质树种或顶级树种作为目标树,长期保留、重点抚育,直到完成天然更新并达到培育目标后才采伐利用。在充分满足目标树生长条件的同时,兼顾好其他树木的生长发育,提高全林生长量、价值量和中间收益。
遵循自然规律形成本土化技术体系
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林场立足国情、场情和林情开展实践,形成了本土化的近自然育林理念:遵循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借助自然力量、模拟自然形态,辅以必要人为干预,提升森林质量,加速目标实现进程,培育结构稳定、功能完备、质量优良的可持续森林。
同时,林场凝练出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全流域、全周期近自然森林经营“8515”技术体系:划分8种森林类型(落叶松乔林、油松乔林、其他乔林、落叶松杨桦中林、其他中林、蒙古栎矮林、杨桦矮林、其他矮林),确定生态、木材、种苗、景观、林果五大主导目标,以流域为一个经营单元整体规划、综合设计、集中作业,按照目标树经营、转化经营、均质经营、封山育林、恒续林经营五大经营路线开展经营。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林分开展分类经营。对于优质天然林,培育好、利用好现有资源,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适度干预,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天然更新特性和功能、正向演替方向和能力。针对低质低效天然林,坚持以自然恢复为基础,加大人为干预力度,通过疏伐、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逐步使矮林转化为中林、中林转化为乔林。对于人工纯林,通过延长培育周期,促进向近自然状态转化,定向培育目标树、合理保留伴生树、及时清除干扰树、自然更新后备树,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永续利用。
目前,林场已有华北落叶松乔林目标树经营、油松乔林均质经营和杨桦矮林转化经营3种可持续森林经营模式被国家林草局认定,同时总结出的38种其他技术模式正在验证探索中。
建立保障硬机制森林经营软支撑
作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木兰林场在探寻科学营林之路上,以质为先,建立了质量保障的硬机制,还通过强化政策支撑、科技支撑、产业支撑、人才支撑等,确保形成与近自然育林理念相适应的高效森林经营技术体系。
林场严格落实领导包片、技术员包段、施工员包地块的全员质量管理制度,对设计、施工、验收实施全过程森林质量管理程序。开发森林经营管理软件,对6级(林场、分场、林班、小班、树种、年度计划)资源数据精细管理,实现经营报告一键生成。
为掌握经营成效,林场对所有技术模式都建立了科学的监测样地和示范样地,科学分析经营成效,指导后续经营。同时,实行森林经营全过程抽查检查,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在营造林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基层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营造了比成效、比创新的浓厚氛围。
林场所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也引起了国内外林业同行的广泛关注。国家林草局将木兰林场确定为森林经营示范、可持续经营试点,在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河北省林草局足额落实项目资金和采伐限额,确保各项森林经营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林场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邀请国内外著名森林经营专家现场指导,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和人员培训。同时,经营森林与培育林业产业实现有机结合,近5年林场累计实现林产品销售收入近2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近10亿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木兰林场每年引进高校毕业生20人以上,其中不少是985、211院校毕业生。目前,林场850名职工中,有高级工程师258人,有力推动了林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如今的木兰林场,绿潮涌动、生机勃勃。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不仅构筑起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其成功实践更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宝贵经验。(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