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梧州市将植树造林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组织形式,持续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年尽责的绿化新格局,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打造西江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32.16万亩、义务植树参与人数累计600多万人次、植树3000多万株,梧州市森林覆盖率连续25年位列广西第一。
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植树造林作为每年重点工作,“十四五”期间,梧州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同市直各有关部门代表以及志愿者、市民群众等共同开展新春第一个工作日义务植树活动,市、县、乡(镇)、村四级领导干部累计组织参与义务植树活动500多场次,有效带动了全市干部群众投身绿化事业的积极性,形成了“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的植绿护绿新格局。
梧州市大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植树活动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义务植树全年化、常态化和多样化。全市现有“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8个,畅通了市民参与植树造林、抚育管护、捐资代劳、认种认养等义务植树活动的渠道。2022年,梧州广信森林公园义务植树抚育管理募集资金项目在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各界人士依托“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建成“人大林”“妇女林”“统战林”“劳模工匠林”“亲子林”等一系列义务植树纪念林,社会参与度和尽责率不断提升,拓展了义务植树的覆盖面和持续性。
梧州市不断拓宽义务植树组织形式,将义务植树与乡村振兴、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巩固等紧密结合,通过多主体协同、多场景融合、多形式开展,极大地拓展了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乡村振兴方面,结合村屯绿化景观提升项目、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开展义务植树工作。如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种植了黄花风铃木、六旺树、玉兰等多种苗木,村民通过参与施肥、除草、修剪等形式植树尽责,让村屯绿化建设成果得到长效管护,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城市美化方面,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打造社区、公园、校园小微景观节点建设,开展国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绿化提升改造行动,将边角地变身为“小花园”“幸福园”。截至2024年,全市共建设改造完成17个口袋公园。
随着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梧州市村庄绿化覆盖率45.0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9%,“一路一景、一村一品”绿美景观随处可见,形成“城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居梧州生态格局。(聂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