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一大早,浙江开化县一道道山梁荒坡、主干道沿线热闹非凡,全县3万余名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道,挥锹挖坑,培土浇水,栽下一株株树苗,植下一片片新绿。
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植树拜年”,是开化延续了44年的传统。接下来一个月,全县干部群众将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到义务植树活动中,为开化大地增绿添彩。
“种树就是‘种富’”。在开化县池淮镇芹源村国储林基地,村民们自发加入植树队伍,干劲十足,将浙江楠、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的树苗细心栽下,打造村庄美丽后花园。原来,2024年,该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收储的第一期3499亩集体林权流转至开化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902万元的流转款,全村613户享受到了这项改革红利。“待全部山林收储完成后,预计平均每户可增加直接收入1万余元,同时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进一步增收。”芹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会主任黄红义说。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林业重点县,近年来,开化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激发林业发展活力。2023年,池淮镇依托纳入开化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先行试点的契机,率先进行改革,通过第三方对林农、村集体的林权评估后,将林木资产、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至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统一将林权流转至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实现规模流转,集约经营。池淮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人王国忠说,池淮镇谋划国家储备林项目10万亩,等土地流转全部完成后,将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等新兴林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在开化县森林生态研发中心智能化温室生产区,数十万株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苗长势喜人,散发出阵阵清香。“研发中心年产林木种苗量达200余万株,可以为开化乃至周边地区实施国储林项目建设提供苗木保障。”开化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种苗事业部负责人余丁林说。
据不完全统计,44年来,开化共有149.4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近2746万株,折合造林面积26.8万亩,种下了“成才树”“爱心树”“致富树”等,营造了“三八林”“工匠林”“共青林”等90余片纪念林,推动开化森林覆盖率从60.1%提高到81.12%,森林蓄积量从491.5万立方米增加到1628万立方米。(方晓璐 余问清 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