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生态修复 > 国土绿化

广东:白鹭栖翠林 青山映蓝湾

2025-03-27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白鹭栖翠林 青山映蓝湾

——广东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纪略

从粤北山区的层峦叠嶂,到珠三角都市丛林的绿意盎然,再到沿海防护林带的屹立挺拔……2024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海岸线生态保护五大工程建设,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近300千米,修复沙滩近30千米,完成海堤生态化长度近50千米;聚焦绿美生态建设,全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15.91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7.44万亩;积极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完成修复任务6948公顷。

岭南大地,绿美崛起,处处焕发绿色生机。自然资源人用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尝试,绘就美丽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精彩华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蓝湾绿林,扮靓生态海滨

广东海岸带区域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滩涂面积超2000平方千米,拥有大小海湾510多个、优质滨海沙滩170多处、红树林106平方千米。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筑牢蓝色生态屏障,广东坚持保护与开发一体推进,加强海岸线保护利用,加快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谱写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新篇章。

漫步在春日的海滨,踩着绵软的银沙,听海浪悠然拍打着礁石,安享自然之美。2024年,按照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原则,广东厅持续推进“生态化海堤、滨海湿地、魅力沙滩、美丽海湾、活力人居海岸线”五大工程建设,积极实施中央资金支持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推动汕头市南澳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南澳县海岛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阳江市程村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汕尾市品清湖“蓝色海湾”整治工程、珠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重点项目完成验收。

南海之滨,波光粼粼,随着海风的轻拂,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摇曳生姿,白鹭翩然起舞。为让“国宝”红树林变得更绿更美,2024年,广东厅印发《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技术规程(试行)》,指导地市推进“红树林生态﹢”示范打造和红树林种植—养殖生态耦合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新营造红树林3244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超2403公顷。

同时,广东厅积极推进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创建,建立省级“指标池”,对完成红树林营造任务的地区进行奖励,广州、惠州通过红树林保护修复分别获得国家及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奖励指标约1538亩和52亩。

绿色碳汇,提升经济效益

近年来,广东在深圳、惠州、湛江等地开展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试点,探索通过红树林碳汇权益交易,提高红树林碳汇资产转化效率。

2024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红树林碳储量调查和碳汇核算指南》,全面摸清城市红树林碳汇本底,完善红树林碳汇科学评估,支撑红树林碳汇交易;广东惠东10年期红树林碳汇开发权拍出400万元高价,开创全国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先河;江门市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溢价2.625倍拍卖,助力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这一年,林业﹢旅游、林业﹢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在湛江,红树林景区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十几万名学生前来参观,成为生态旅游的全新打卡地;在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民宿、山区滑道等特色项目,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森林康养体验。

绿色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是经济发展的亮色。2024年,广东将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行动整体推进,加大财政扶持,推进基地建设,创建特色品牌。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近1200万吨,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超过3400万亩,“粤林茶油”等“粤林﹢”品牌效应凸显,绿色生态已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第二届广东林业博览会上,1万余种特色林业产品琳琅满目,63个林业项目现场签约,金额高达103亿元,充分彰显广东林业产业的实力和潜力。

矿山披绿,助力生态发展

“矿山重披翡翠裳,岁月伤痕绽春芳。”2024年,广东厅积极推动珠三角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6948公顷。

为推动全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广东厅致力加强源头管控,将生态保护修复要求体现在矿业权出让合同签订、采矿权登记、开采过程管理、闭坑管理等各个环节;统筹社会资本和相关资金,协同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坚持“谁修复,谁受益”原则,推动矿山修复和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打包项目实施;联合省林业局印发《关于统筹做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选取历史遗留矿山进行植树造林绿化。

这一年,广东厅全面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激励机制,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协议和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协议同步签订等方式,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平远,当地政府统一将矿区2000多亩土地流转给相关企业,实现矿区修复项目建设权、废弃矿区管理权、产业项目开发权的“三权合一”,企业每年可获得流转收益60多万元,充分调动其投资积极性。

在增城,自然资源部门助力派潭镇石场开展矿山生态产业化开发,引进主题游乐、康养休闲、农业体验等产业,为周边村民就业提供1300多个岗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下一步,广东厅将持续发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助力矿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冯建奎)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