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生态修复 > 国土绿化

湖北竹山林业“三绿行动”筑牢生态屏障

2025-02-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2月6日,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深河林场,工人们在一片片精心规划的中药材基地里忙着整理田地,准备今年继续扩大淫羊藿、黄精等中药材种植规模。

去年以来,竹山县将“绿满竹山”确定为全县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以林长制为抓手,持续在扩绿、兴绿、护绿上下功夫,努力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

持续在扩绿上下功夫。以“补齐行道树、种满裸露山,树分田间道、花开房前坡”为目标,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植绿护水”行动。坚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实现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坚持远山以自然恢复为主、近山可视范围实施人工修复沿线“断带”“空档”和“天窗”为辅,持续推进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林相季相改造和退化林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林分结构,持续推动森林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9.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5万亩、封山育林7.44万亩、退化林修复8.52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春季高标准高质量栽植香樟、水杉、枫杨和竹类等大苗壮苗35.2万株,完成林相季相改造4万亩。

持续在兴绿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山场面积大、国有林场多等综合优势,围绕竹子、油茶、肚倍、道地中药材等品种,突破性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科学编制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持续推动林下经济与森林康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建设成果。强力推进竹产业发展,申报“竹山竹笋”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竹山淡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链和区域公用品牌。在九华山、白玉垭、深河、天堂等4个国有林场,示范发展以淫羊藿、箬竹、黄精、白芨、贝母、黄连、七叶一枝花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1万亩,为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以科技兴倍为核心,开展肚倍高产栽培高效管理试点示范,稳妥推进肚倍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油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加快推进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建设,推动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积极争创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域)。

持续在护绿上下功夫。严格管好护好全县458.59万亩森林资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任务,落实森林草原湿地管理边界,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对破坏林业资源问题“零容忍”,深入开展“保林护绿”专项行动,对各类涉林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深入推进环保督察、森林督查、自然资产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林业资源巡、监、管、护网格化源头管理。探索林业资源监管执法新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林业资源。持续做好森林防灭火、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程平 黄弘)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