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护林员穿行在江西省兴国县连绵起伏的山林间,仔细查看每一片林木的生长情况。
近年来,兴国县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开展打造林长制升级版攻坚行动为抓手,不断压实林长工作责任,持续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创新实施“四聚焦、四精准”举措,有效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水平。
聚焦林长履职
瞄准责任落实切入点
兴国县坚持把推进林长履职尽责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问题。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责任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2025年以来,召开县级总林长会议1次、签发总林长令1期,下发乡级林长巡林清单25份,各级林长累计巡林1300余次,推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16个。
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相对集中、面积适宜、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全县341万亩林地划分成278个网格,并将林长、监管员、护林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巡山护林疑似问题台账,确保山有人巡、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强化效能考核。创新实施林长制考核末位警示机制,公开曝光基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典型问题,倒逼基层林长切实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主体责任。
聚焦基层治理
抓准队伍建设落脚点
兴国县始终将乡镇林业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持续在强队伍、激活力、提士气三个维度上发力,不断提升林业基层治理效能。
实施双重管理。出台《兴国县乡镇林业岗干部双重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乡镇政府对辖区林业干部负主要管理责任,县林业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协同管理,建立林业岗位调整事前沟通和事后备案机制,有效防止随意抽调、频繁更换林业骨干的现象,稳定了基层林业工作力量。
突出闭环管理。建立编制使用统筹机制,增加林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同时,加大林业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林长办及“两长两员”业务培训。今年以来,新招录林学类专业人员3人,从年轻工勤岗择优转专技岗5人,集中开展业务培训2期、培训8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基层林业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优化考核督导。大胆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实行林业岗位干部年度绩效工资总额的50%直接与县林业局对其年度工作的考核结果挂钩,按等次、按比例进行发放,充分调动林业岗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焦林政执法
把准资源管护发力点
认真把握新形势下林政执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着力破解林政执法的难点堵点,以法治力量筑牢生态根基。
深化林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林政案件强制执行“绿色通道”,对当事人未按期缴纳行政罚款的,依托“绿色通道”及时移送法院受理审查,依法下达行政裁定,责令当事人按期履行,超过法定期限立即启动强制执行流程,有效破解林业行政案件执行难问题。
建立集体磋商研判机制。针对重大疑难林业行政案件,邀请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召开集体磋商研判会,从办案程序、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形成意见结论,有效防范滥用职权的风险。
引入司法鉴定评价机制。针对介于行政与刑事临界点的案件,聘请专业司法机构进行现场鉴定。对于明显符合行政立案标准的案件,则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测绘公司进行现场测绘,依据独立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确保违法案件精准定性,最大限度规避执法风险。
聚焦部门联动
扣准多方协同衔接点
通过创新“林长+”机制,树牢全县“一盘棋”思想,着力破解“单打独斗”困局,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县乡联动、村组参与”森林资源管护新格局。
深化司法协作。深化拓展“林长+三长”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行政执法、刑事侦查、检察监督、司法审判各环节紧密衔接、同向发力。
强化县乡联动。建立林政执法县乡联动机制,县林业局与各乡镇紧密联动,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联合办案,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定期组织乡镇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办案能力。
优化管护机制。严格护林员绩效考核,提高护林员履职成效。实行“护林队长+队员”巡林机制,通过“赣林通”“生态护林员”系统加强对护林员的日常管理,采取日通报、月调度、季考核机制,全力筑牢护林员守护生态的首道防线。(李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