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林业工作站站长。他以“勤快、耐心和细致”为信条开展林业站工作,知林情、解民情,认真守护青山绿水,做林农的知心人和致富的好帮手,在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管护、乡村振兴等领域默默奉献,在林业基层一线发挥着尖兵作用,为推进林草事业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
王海在经济林地里察看苗木的生长情况
38岁的王海,2021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到林海镇林业站工作,2023年成为林业站站长。王海带领同事,带着坑坑洼洼的水壶,骑着一辆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的摩托车,在林海镇8个行政村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巡护,脚步踏遍林海镇的每个角落,对辖区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群众的诉求了然于胸。
宣传发动排查隐患,筑牢森林防火防线
2023年深秋时节,王海在执行巡护任务途中,突然接到敖宝村护林员的电话,报告发现山上的林地里因上坟烧纸引发了火情。王海闻讯后,迅速召集了5名扑火队员火速赶往现场。他们骑着摩托车疾驰,抵达林地边缘后,因地形限制,只得弃车一路跑步飞奔向现场。抵达火情地点时,火势尚未蔓延,他们迅速行动,及时将火苗扑灭。之后,他们坚守岗位,直到烟雾完全消散,确认无任何隐患后方才离开。
每到森林防火期,王海和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都整日穿梭在树林和村屯之间,在重点林区和进山路段开展巡逻,张贴森林防火标语,发放森林防火宣传材料,深入田间地头、锅台、炕头宣传森林防火法规和知识,排查火灾隐患。在林业站的努力下,林海镇近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
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修复生态兴林增绿
2024年春季造林时,王海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人遇到困难。老人在给新植的树木浇水灌溉时,水流被高坡挡住无法畅行。王海穿上高筒水靴,在泥泞中走进林地,帮助老人铲开土坡排除障碍,顺利地灌溉每棵树木。
每当春季造林时,王海都是最忙碌的。他组织开展植树造林,认真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整地,研究确定每块土地适合的树种,示范如何挖坑、栽种、浇水,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栽植步骤的要领,确保苗木的成活率。造林完成后,他还经常来查看树苗的生长情况和浇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村民养护和补种。在林业站的大力组织和精心指导下,林海镇近年来的造林成活率都达到合格标准。
当好林长制监管员,推动林长制落实落地
2023年春季在四合村巡护时,王海发现道路旁的农田防护林带里,有位老人在放牧,羊儿正在林地里啃食青草。王海连忙走过去,耐心地对老人进行劝解:“这些树是保护咱们的农田的,不要在林地里放牧,尤其是新种的小树苗,容易被羊给啃坏。”老人说:“我明白了。孩儿啊,我这就把羊赶走,以后不在林地里放了。”
作为林海镇的林长制监管员,王海积极协助林长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森林资源巡护,及时发现、报告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监管村级林长和护林员的巡林制度。王海坚持巡山护林,每周至少巡护两次,每次最少10公里的路程,查看有没有放置粘网捉麻雀等鸟类的、破坏树木和野生动植物的,排查森林火险隐患、森林病虫害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2023年,林海镇的林长制工作在洮北区各乡镇中排名第一。
做农民致富的好帮手,促进乡村振兴
在大兴村,王海注意到村民赵发家的园子很大,就只种了点蔬菜。他坐在赵发家的炕头上和他聊天,诚恳地劝说:“你家的园子这么大,就种点菜,太浪费了。不如栽植经济林,这样收益高,还能搞绿化。”在王海的建议下,赵发栽植了两公顷的晚黄李子和巨峰葡萄,如今长势良好。
为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经济林,王海打电话向白城市林科院的专家请教相关知识,又邀请专家来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植物生长习性,王海和专家一起筛选确定了寒富苹果、龙丰小苹果、吉盛桃李、晚黄李子、锦绣海棠、理查马特葡萄、巨峰葡萄等适合当地推广的经济作物品种。王海走街串巷劝说老百姓栽植经济作物,并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密切关注经济作物的生长情况,对生长期的土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给予细致的指导和提醒。在林业站的帮助下,当地栽植经济作物的农民越来越多。如今林海镇的春日绽放色彩缤纷的果花,秋天结满了红黄相间的硕果,村庄环境得到了美化,林农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
说起乡镇林业站的工作,王海深有感触。他说:“林业站的工作不能犯懒,得勤快、耐心、细致。要多走走,多看看,多聊聊。多走多看才能发现山川树木的变化、发现问题。多和群众聊天沟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林业站的工作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引导群众积极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魏静 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