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湖北省襄阳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多年探索实践总结出的“重点保护一批、规范除治一批、主动改造一批、生态治理一批”精准治疫策略,自2022年起精心谋划并启动生物天敌防治试验。
探索打造“天敌战队”,开启“以虫治虫”创新征程
针对松材线虫病高度依赖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传播扩散的特性,襄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市林科所合作开展生物天敌防控松材线虫病试验研究,尝试通过释放松褐天牛的自然克星——花绒寄甲,构建“以虫治虫”生态防控体系。这种基于自然生物链原理的防治手段,能精准切断病原传播链条,具备环境友好型防治优势,不产生化学污染,不损伤树木组织,不破坏生物多样性,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为游客与居民构筑起无形防护网。
花绒寄甲,属于鞘翅目坚甲科的一种益虫,是大型天牛的重要天敌。花绒寄甲成虫会自主搜寻天牛,在天牛老熟幼虫、蛹或刚羽化成虫附近产卵,刚孵化的花绒寄甲幼虫会循着气味钻入天牛钻蛀的坑道中搜寻“敌人”,在寄生并咬食杀死天牛幼虫后,还能够长期“驻扎”。
科学开展应用研究,推动创新实践取得突破
为充分发挥花绒寄甲“天敌战队”的作战效能,襄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积极探索,构建一套贴合襄阳生态实际、切实可行的林间释放操作指南。经过对疫情发生现状、病死树分布情况、地形地貌以及林分特征等诸多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最终在襄城南部山体设立了面积达近4000亩的研究示范区,累计投放花绒寄甲成虫10.60万个、卵卡10.24万片,开展了不同施放时间、不同发生程度、不同林分组成、不同释放方式以及大面积规模化试验等5种模式的对比试验。
前期试验结果显示,野外释放的花绒寄甲“作战能力”出色,对松褐天牛表现出较高的寄生率,经室内解剖测定,寄生率达52.7%。在松褐天牛低种群密度地区,投放花绒寄甲的成虫和卵均能取得显著的防控效果,病死树数量减少幅度超过60%,最高可达89.58%。研究成果充分表明,释放花绒寄甲能够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效降低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概率,进而实现减少病死松树数量的目标。
在野外试验取得进展的同时,保障后备“兵力”的室内花绒寄甲扩繁试验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过去两年间,在省林科院指导下,研究实验室累计繁育花绒寄甲成虫达12万头,繁育卵达1200万粒。下一步,襄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计划在襄阳野生动植物医院探索建立市级天敌昆虫繁育基地,规模化繁育花绒寄甲等多种天敌昆虫,以满足全市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工作的虫源需求。
科技赋能“虫虫特工队”,全力冲刺五年攻坚“收官之战”
2025年是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襄阳“以虫治虫”试验研究计划在全面梳理、补充以及完善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试验内容,探寻更为高效、便捷且低成本的花绒寄甲无人机释放方式,为“虫虫特工队”配备高科技装备,提升防控工作效率。待本年度研究结束后,将对三年来积累的试验数据以及实践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一套具有襄阳地域特色、切实可行且科学有效的生物天敌繁育及林间释放技术规范与操作指南,为该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全森林生态安全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