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生态修复 > 有害生物防治

浙江常山首次完成无人机运载疫木

2025-02-13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伴随着一阵低沉有力的轰鸣声,一架满载疫木的无人机从何家乡江湾村山顶缓缓上升,沿着既定路线飞行后,精准将疫木运输至山脚,由此,常山低空无人机运输成功实现首飞。

无人机不只是“会飞的摄影机”,在更广阔的专业领域,例如现代农林的“低空”应用场景正在不断被它解锁。近日,在浙江常山何家乡江湾村疫木除治项目中,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携带绳索腾空而起,驶向松疫木除治区域。经过吊装、起运、落地,短短几分钟,无人机便将疫木从山顶运至山脚,这是常山首次采用无人机吊运疫木,实现了常山疫木除治领域“机器换人”零突破。

本次使用的农业无人机平均可搬运120斤的重物,单次续航可搬运2-3次,采用电池循环充电供能,一天可实现不间断搬运疫木近5-6吨,相当于7-8人一天的作业量。可以说,无人机设备的运用使运输效率成倍提高,运输成本明显下降,作业安全性有效提升,尤其在高山远山、交通不便等区域,其优势更为明显。

 除了在疫木运输工作中的应用外,无人机还在农林植保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能量。其中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结合AI识别技术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助力。2024年,全县松林疫情监测覆盖率达100%,枯病死松树清除率达100%,松材线虫病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26.28%,松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明显改善,抗病能力显著增强。

“本次首飞成功既是常山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一步,也是科技助力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常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常山将继续推进无人机技术应用和相关技能培训,持续拓展低空特色应用场景,用科技夯实农林筋骨,续写低空经济的新篇章。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