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兴安岭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全面提升防火意识。今年,共投入总兵力1.4万余人,固定管护站404处1129人,检查组243组811人,“三清”226组752人,巡护队253支1795人,直升机取水池117座,机降点(停机坪)78处,扑火工具设备17854件,通讯设备4735台,防灭火车辆1508辆,投入森林航空消防飞机24架。专业队伍靠前驻防,大型装备随队伍一并靠前,有效缩短扑火半径,确保高效处置火情。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风天气增多,森林火灾风险等级持续攀升,防火形势异常严峻,4月底大兴安岭正式进入防火紧要期。
针对当前森防形势,大兴安岭地区组织召开防火工作会议,对防火紧要期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将责任细化到具体岗位和个人,确保防火工作无死角、无盲区。高火险期内,包片领导多次深入责任区开展督导检查,森林火险橙色及以上预警时段内保证至少有一名包片领导驻点值守、靠前办公。各级督导检查组持续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排查隐患,堵塞漏洞,狠抓薄弱环节,运用“两书一函”制度,及时下发提示警示函和整改通知书,确保督查工作落实见效。
火源管控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环节。各地在进山路口设置了防火检查站,安排专人值守,对进山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对所有支岔线入山道口实行封闭管理,严禁携带火种进山。特别是对野外农事用火、祭祀用火、生产用火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对未经批准的野外用火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此外,还加大了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逻力度,利用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实现对林区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各县(市、区)也加强森防工作,新林区森防指严防紧盯27个检查站、9个管护站、58处重点入山道口,全力抓实关卡检查、野外三清、地面巡护“三道防线”。充分发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26架无人机、33座防火瞭望塔监测预警作用,在6座检查管护站安装视频监控,配齐补强辅助设备设施,形成人机协同、地空配合的“立体式”火情监测网络。组织开展“扫微(危)除患”专项治理行动,动员全区各单位干部职工对单位房前屋后及分担区烟头、垃圾进行清理,掀起全员参与热潮,让防火期“室外不吸烟”成为自觉、“烟头不乱扔”形成习惯,使“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森防理念深入人心,切实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防火意识。
在宣传教育方面,全区各地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防火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媒体,广泛传播森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在重点林区、村庄、学校、集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张贴防火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同时,组织防火宣传小分队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确保防火知识家喻户晓。
预警监测响应及时。各地森防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气象、林草等部门开展会商研判,紧盯森林火险形势变化,对重点区域、关键部位进行分析,及时、精准发布火险等级预报和火险预警信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禁空岗、漏岗。落实火情报告制度,做到“有火必报”“报扑同步”,坚决杜绝迟报、瞒报现象。
全时备战闻令而动。为提高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专业队伍全时备战,多次开展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模拟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响应、现场扑救、人员疏散等环节,提高了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同时,备足配齐灭火机具、防护装备、通讯设备等应急物资,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记者从地区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防火紧要期内,大兴安岭将持续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强化防火意识,坚决打好森林防火这场硬仗,守护好绿水青山。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编织起一张严密的防火安全网,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黄绍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