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湿地保护 > 媒体报道

一泓清水润三晋——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见闻

2023-11-22   来源: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新华社太原11月22日电 题:一泓清水润三晋——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见闻

这是2023年6月2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拍摄的汾河(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汾河珠翠明。哺育了三晋文明的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察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牢记殷殷嘱托,山西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战,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关停污染企业,挖掘历史文脉,不仅让汾河沿线的产业“绿”起来,而且使其承载的三晋文化焕发崭新光彩。

昔日大河风光重现

由于流域内过度开发,汾河生态曾遭受破坏,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汾河的新篇章,使汾河生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引黄济汾、引沁济汾等工程先后实施,实现向汾河生态补水。为了涵养水源,汾河源头和上游地区设立多个保护区。沿线区域实行“关井压采”,严格控制流域内地下水开采,大举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节水措施。

市民在山西省太原市汾河公园内骑行(2023年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太原晋源区曾因泉水丰沛、稻米飘香而闻名于世。但因水生态破坏,这里的泉水先后断流。随着汾河水量渐丰,近年来多处泉眼出现复涌。晋源区索村稻农赵子炎指着一处复涌的泉水激动地说:“好久没见这样的泉水了!又能种出小时候吃过的大米了!”

治污是一场攻坚战。山西各部门一个断面一个断面地定方案,拉网式排查入河排污口,持续加强污水处理、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在2020年6月全部退出劣Ⅴ类,2021年又全部提升至Ⅳ类水质以上;去年,汾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为57.1%,同比提升9.5个百分点。

“过去发黑的汾河流入黄河,会有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万荣分局副局长吴效奎说,“现在汾河水质改善,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分界线了。”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推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山西谋划实施十大治理工程280个项目,确保到2025年黄河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绿,鸟飞鱼翔,昔日大河风光重现。

在山西省太原市,鸟儿在汾河嬉戏(2023年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以前汾河没什么鸟,能拍到一两只就特别激动。”年过六旬的胡文晋最喜欢在汾河边拍鸟,他说,鸟儿是最好的“生态试纸”,近些年汾河生态改善,来的鸟也越来越多,“至少有150种,而且很多从旅鸟变成留鸟,把家安在了汾河边”。

转型发展守护碧水

汾河岸边、吕梁山上,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位于汾河上游保护区的娄烦县,利用当地地势较高、光照时间长的特点发展光伏产业。自2016年起,娄烦县共建成光伏电站70座,老百姓吃上了“光伏饭”。

这是山西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的一个生动写照。

作为山西的重要经济带,汾河流域分布着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沿岸的太原、晋中、临汾等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汾河中游,以甲醇产业为引领,晋中市开启了能源转型的新赛道。走进吉利汽车晋中基地生产车间,一辆辆甲醇重卡、甲醇轿车经过最后检测,缓缓驶出生产线。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生产物流部副部长李恒说:“我们从去年6月全省首台甲醇重卡下线以来,已经交付了1200余台,还有上千台订单正在生产。”

这是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吉利晋中基地)拍摄的甲醇重卡(2022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利用煤生产工业甲醇具有明显优势。”晋中市工信局总经济师彭鹏说,当地围绕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逐步形成千亿级甲醇经济新生态链。

汾河临汾段位于中下游,全长161.5公里,被称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临汾市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主攻方向,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与汾河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华翔集团是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走进厂区,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家制造企业。华翔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李青亮说,企业以前用的是冲天炉,每年使用约4万吨焦炭,不仅有安全隐患,还污染环境,现在企业全部换上了节能环保的电炉。企业还建成了日处理能力25吨的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后的水通过冷却后循环利用,每年可以节水300万吨。

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产业转型战略的持续发力。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个百分点,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继续显现。

汾河两岸,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成长壮大,一幅现代化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赓续文脉浸润心田

汾河之变,蕴含着历史文化传承。在沿汾各地精心打造下,汾河正成为一条延续三晋文脉的人文长廊。

游走在太原汾河景区内,既可赏风景、更能品文化:“叠翠轩”内远眺西山,领略元好问写下“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时的情境;在台骀治水壁画前,追忆汾水往昔,一睹先贤风采;置身山西历史文化名人长廊,还能遍览三晋历史上的璀璨群星……

在治理中深挖人文历史,太原在汾河两岸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景观。描绘词人元好问与汾河故事的雁丘园已于今年9月底正式开园,园内风光旖旎、芳草萋萋,冬春时节还可见到大雁栖息。

这是在山西省太原市拍摄的位于汾河畔的雁丘园(2023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晋南临汾,沿汾河一路南下,仿佛穿越历史长河,华夏文明瑰宝点缀其间。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唤醒人们对“根”的记忆;丁村遗址讲述着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生活故事;还有陶寺遗址、春秋时期的晋国都城等。

“临汾在沿汾一线打造文化旅游走廊,突出根祖文化游,充分挖掘丁村文化、晋文化、移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临汾市文旅局副局长李刚说。

在位于临汾市城区的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内,临汾市博物馆向游人展示着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定期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景区等活动,让这里更加富有吸引力。

“只要有朋友来山西,一定会带他们到汾河岸边走走,欣赏美景的同时,给他们介绍这里的人文历史和厚重的三晋文化,自己打心眼里也觉得自豪。”山西太原市民刘宇这样说。

日落时分,站在汾河晋阳桥旁的观景平台上眺望,远处的西山红霞满天,近处的河面波光粼粼,一艘艘皮划艇正奋楫向前……

古晋阳八景之一“汾河晚渡”仿若重现,今日之汾河依然美丽动人。(记者赵东辉、王菲菲、魏飚、马晓媛)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