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林场种苗 > 种质资源

安徽:向“新”而生,苗木价格指数促进数字经济与林草种苗产业深度融合

2025-02-10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林草种苗产业进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阶段以来,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种苗总量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林草种苗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具有社会与商业双重属性,须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与引导之下,以政府服务引导市场需求,不断推动林草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林草局印发的《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专门要求“定期发布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和林草种苗供需分析报告,引导种苗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充分表明了全国性苗木价格指数建设和林草种苗市场供需信息发布已成为新时代做好种苗市场监管和服务的重要方式。

打造“新”引擎,数字平台动能注入传统优势产业

安徽省肥西县——作为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苗木花卉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种类齐全,产业积淀深厚,苗木花卉种植遍及全县15个乡镇、共培育面积28.7万亩、苗木花卉经营户14750家、从业10万余人。

2022年3月,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落户成立。6月,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揭牌,搭建全国苗木信息采集系统,构筑苗木基础信息、苗木综合交易和苗木价格指数三大平台。“产业信息共享、线上线下综合交易、指数行情信息发布”所打造的“新引擎”,将数字平台蕴含的强大动能注入到传统苗木花卉产业。

探索“新”领域,高标准建设苗木价格指数平台

2022年,首期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在第20届苗交会上发布。2023年4月,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与中国经济信息社牵手合作,双方将在2023-2025年联合编制“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2025年末完成20个涉及全国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价格指数发布。自此该国家级苗木价格指数进入常态化运行发布阶段,书写国家级林草种苗产业在数字化领域建设的宏大篇章。

截至2024年底,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发布树种已达到15种,代表规格品77个,树种分布覆盖了西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在内蒙、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13个省(自治区)布局苗木价格采集网络。

先后在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中国·萧山花木节、海南博鳌企业家论坛等国家级会议上举办9场线下发布会,线上发布月度指数数据36期,指数相关活动被全国百余家主流及网络媒体转载,有统计的浏览量近3400万人次。

挖掘“新”赛道,指数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维度

两年来,在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引领下,特色苗木产业指数闻声而动,新华·沭阳花木电商指数、新华·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新街花木指数、夏溪花木市场苗木价格指数等地方指数建设方兴未艾,形成覆盖花木电商、线下实体花木市场、地方特色造林树种的苗木价格指数矩阵。

为监测肥西县主产苗木市场行情变化情况,2024年6月,由合肥苗木花卉交易服务中心全过程自主研发——“中国·中部花木城花木行情指数”上线试运行,该指数的成功上线标志着合苗中心已拥有了苗木价格指数自主开发能力。同时,为拓宽指数应用范围,合苗中心与合肥市造价管理部门建立苗木市场价格信息交流长效机制,指数收集的苗木价格数据为《合肥建设工程市场造价信息》编制提供参考。

苗木指数矩阵建设体现了苗木花卉产业与数字经济“双向奔赴”的蓬勃之势。

正在经历的苗木花卉转型升级浪潮中,伴随指数建设而来的是产业竞争新赛道的挖掘——在对产品进行长期价格监测时,需要企业不断提升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标准化升级,而标准化壁垒的突破将会极大的拓展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维度。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