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以国有林场试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新机制、新模式,更好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巴彦淖尔市以防沙治沙、良种壮苗培育、发展沙产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要方向,坚持一场一策,6个入选全国试点建设名单的林场分别制定了试点林场建设方案。2024年4月,实施方案全部通过自治区林草局审核,按照建设任务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全市其他5个林场立足各自特色、对标建设,制定了提标升级建设方案,年度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提高了全市国有林场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2024年,巴彦淖尔市争取到管护用房建设项目15处、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3个、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5个、林木良种培育项目5个,总投资1013万元。申请到的项目用于新建、重建、加固改造和功能完善国有管护用房,良种培育,栽植、嫁接经济林,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聚焦生态修复,开展防沙治沙。巴彦淖尔市以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重点,发挥国有林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巩固拓展治理成果。2024年,完成生态治理4.97万亩,其中乔木造林0.11万亩、灌木造林1.05万亩、人工种草0.15万亩、工程固沙0.1万亩、森林抚育1.48万亩、退化林修复0.36万亩、病虫害防治1.25万亩、围封0.47万亩。
强化种苗培育,保障“三北”用苗。巴彦淖尔市聚焦市域及周边盟市的用苗需求,以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良种壮苗为导向,建设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5处,开展梭梭、沙枣、柽柳、紫穗槐、柠条、新疆杨等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的选育推广。2024年,全市国有林场育苗2925亩,为林草生态建设提供5527.6万株苗木保障。市林草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规范林草种苗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切实加强种苗质量监管。
发展林草产业,激发内生动力。杭锦后旗药业科技企业,通过建立“林场+企业”模式,种植中草药增加林场经济效益,实现带动周边林农增收的目标。2024年,完成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500亩。乌拉特后旗新红林业管护中心发展“经济林+中药材”模式,栽植6.6万株经济林果,林下种植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800亩。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引导农牧民深度参与,提供就业岗位,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临河新华林场成立专家工作站,组建11人的技术团队,实施生态功能评估、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河套平原防护林抗虫树种筛选与良种推广”等项目。中国林科院在新华林场挂牌成立河套地区盐碱地林草植被构建和生态修复博士科研工作站,开展适宜的节水灌溉设施配置和布局研究。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场加大力度推动治沙模式向机械化转变,引进先进机械压制沙障、栽植梭梭,全方位提升了防沙治沙效果。
带动社会参与,增添发展活力。把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林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华林场、西补隆林场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理沙化土地1.68万亩。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国家绿基会和大众汽车集团联合在新华林场实施“绿带行动”工程固沙+生态经济林公益治沙工程,栽植梭梭、沙枣等6358亩、85万穴。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加强国有林场建设过程的监督和指导,鼓励林场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提升林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先进实用林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着力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