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实践 | 看安徽省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法

2025-04-11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大力推动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精准高效的要素保障。地方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行动,推进联动审批,同时健全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即日起,将刊发部分省份和地市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做好“加减乘除”,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以“多规合一”为基础的“多审合一”改革部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在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的领导下,试行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努力实现用地用林效率有提高,企业办事成本有下降,营商环境品牌口碑有提升“多赢”。3月3日,庐江县、肥西县2个项目的用地用林联合审批,当天受理、当天完成审查,审批时间减少12个工作日,有力保障重大项目提前开工。

在抢抓机遇上做“加法”,抓紧推进改革事项。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广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在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合肥市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好做法,跑出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加速度”。一是组建工作专班。合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园林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园林局分管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由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处承担。二是开展专题调研。合肥市以“起跑即冲刺”的姿态抢抓改革机遇,春节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林业园林局,组成专项调研组赴江苏省宿迁市、山东省临沂市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系统演示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返程后48小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工作初步方案。三是形成专项方案。高质量编制《工作方案》。征求县(市)区、开发区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经过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通过市政府第81次常务会审议,并报市委同意,正式印发施行。仅用时19天时间实现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机制、流程、清单、系统等从0到1的突破。

在流程环节上做“减法”,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和项目需要,对工作流程和环节全面精简、系统重塑。一是在工作环节上做“减法”。针对县级自然资源、林业部门分别踏勘用地用林现场、多次张贴公示公告、用地用林单位到不同窗口重复办理等问题,明确对现场踏勘、公示公告、报批材料、窗口受理等全面合并,减少工作环节4项、减少18%。二是在报批材料上做“减法”。立足现有的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和林地审批系统,合并用地用林报件材料,精简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等重复材料15项、减少23%,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通过串联变并联、多头变一头、线下变线上,变“项目单位跑腿申办”为“政府部门内部联办”,累计减少流程10项、减少50%,用地用林单位“最多跑一次”。同时,对企业实行“一对一”指导、全流程服务,确保用地用林审批效率提高、总体审查时长明显减少。

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提高要素保障效率。强化职能和服务集成,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能。一是纵向贯通“一条链”。以项目落地开工为目标,实施“节点作战法”,从选址开始到办理施工许可证,将项目从提笔签约到落地开工分为24个节点,通过挂图作战、节点管理、跟踪问效,科学统筹无缝衔接各环节,实现要素保障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贯通,不断提升要素保障质效。二是横向连通“一盘棋”。2023年建立市自然资源、林业、发改等部门牵头的“3+N”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联席会议机制(“N”指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态环境局等),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总体要求,议定重大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用地用林要素保障、立项、预审、征收等堵点和难点,不定期会商解决跨区域、跨部门难题,共研究解决近400个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会商、横向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主动服务“一张网”。创新建立“专班统筹+部门联动+专员服务”机制,组织业务骨干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一对一”服务方案,对重大项目安排土地保障“服务专员”驻点乡镇现场解决问题。今年一季度,在合肥市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通力合作,协同联动下,全市共获批117个项目,面积1.28万亩,为合肥市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提供坚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在破除壁垒上做“除法”,强化整体协同联动。坚持系统思维,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部门资源,破除部门壁垒。一是部门融合。抽调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人员在专班办公室集中办公,成立合肥市用地用林联合审批办公室,通过实体化运作,实现用地用林审批的协同联动。二是工作融合。从“利企利民、便企便民”的角度出发,建立“八个一”联合审批模式,即“一张底图”实现规范管理、“一次查验”现场踏勘、“一并公告”用地用林信息、“一套材料”统一提交使用、“一次配置”计划定额、“一个窗口”集中受理、“一个系统”并联审批、“一个部门”统一下发审批结果。三是图数融合。融合国土变更调查、退耕还林、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地等数据,形成用地用林联合审批一张图,明确林地管理边界,解决耕地和林地冲突问题。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自动分析+智能溯源”,项目受理前启动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地预检,基于不同审批权限实现项目的分流导办,智能节点管控、动态时限优化。基于安徽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系统,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查、协同补证、同步发证”全流程闭环管理。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