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召开的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森林食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富民效果日益显现,已成为林业支柱产业,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
森林食物涵盖“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目前,我国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是森林食物生产的主力军。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7亿亩,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全国2800多个县中超85%的县种植经济林;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年产值约1万亿元。
森林食物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茶油年产量80多万吨,还有橄榄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多种木本食用油。木本粮食供应充足,板栗、枣、柿子、松子、仁用杏等种植面积约1亿亩,产量1400万吨。水果种类繁多,种植面积2亿亩,产量约1.9亿吨。森林特色食品、木本调料、木本饮料等新产品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林下种植养殖提供林禽约49亿只、林畜5000余万头,林粮、林菌、林果、蜂蜜等大量高品质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平庄镇的林下茶树菇基地 唐鹏摄
产业富民效果日益显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种植面积约2100万亩,产量1400万吨,带动480多万林农年人均增收6400多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惠及林农近1200万人,带动林农年人均增收3600多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将“小核桃”做成“大产业”,核桃种植范围覆盖全州967个村,综合产值180多亿元,带动37万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主要抓手,科学合理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加快推动森林食物生产扩面增量提质。
加强规划引领。出台《“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组织编制油茶、榛子、仁用杏等发展指南,明确主要森林食物产品的发展方向、区域布局和重点领域,指导各地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森林食物。
创新政策供给。与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资源管理、用地保障、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打好支持油茶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与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实施中央财政油茶奖补政策,全力推动油茶扩面增产。2023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7300万亩。今年1—9月,全国完成新造油茶林371万亩、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265万亩。
推进基地建设。指导各地建设一批高标准油茶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49个、林特类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7个,启动实施了14个油茶示范奖补项目,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提质增效。
完善管理服务。开展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产量统计、林下经济产业监测,摸清产业发展底数。健全标准体系,发布各类经济林产品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110多项。组建油茶气象服务专家联盟,精准提供气象服务。优化产销对接,依托义乌森博会、新疆特色林果博览会等林业重点展会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经济林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森林食物产品。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着力推广良种良艺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着力推进基地建设,提升经营效益;着力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
新造木本粮油林全部使用优良品种,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加大低产低效木本粮油林改造力度,分类施策提升产量质量。对于其他种类经济林,逐步加强良种培育推广和更新改造,有效提升单产。
在木本粮油生产优势产区集中连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鼓励各地根据林业资源条件、区域特色,以林下种植、养殖为重点,建设一批林下经济基地,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用好财政资金,支持木本粮油林营造改造、林木良种培育和技术推广。加强林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森林食物生产条件。引入金融活水,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长周期、低利率的特色金融产品,有效解决经济林、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鼓励林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协同发力,尽快突破轻简化栽培、采收机械、精深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森林食物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发布会上,云南、吉林、广西、新疆、江西林草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各地林草产业发展亮点。(徐凡 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