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鸟中君子”黑鹳的家庭生活

2024-08-2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今年,鸟类爱好者首次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黑鹳繁殖地,透过摄影镜头,对一个黑鹳家庭的繁殖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

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中大熊猫”“鸟中君子”

黑鹳属于鹳科鹳属,体长1—1.2米,体重2—3公斤。其喙长而直,呈鲜红色,腿长,颈以下和眼周围裸露部分亦为鲜红色。身上羽毛除胸腹部外均为纯白色,是一种体态优美、毛色在不同角度光线下能映出变化多端金属光泽的大型涉禽。黑鹳分布广泛,遍及欧亚非三大洲。鹳科有11属17种,非洲和亚洲南部数量最多。中国有4属7种,包括彩鹳、钳嘴鹳、黑鹳、白颈鹳、白鹳、东方白鹳、秃鹳。

翱翔

高歌

在中国,黑鹳分布范围北起大兴安岭,南至云南,东达岱宗,西及大漠。虽分布广,但其数量极少,中国仅有1000多只,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统计,近几年,在京津冀地区就发现黑鹳500余只。过去,黑鹳一般在我国长江以南越冬,随着天气变暖,北京、天津和河北南部也陆续发现了越冬的黑鹳。

探索

梳妆

黑鹳繁殖率低,孵化期间易受天敌骚扰。黑鹳在3月到7月间繁殖,一窝最多4只。在北京拒马河,曾有人发现过40余只黑鹳。在秦皇岛观测到的不超过20只。因此,人们将黑鹳称之为“鸟中大熊猫”“鸟中君子”。

觅食

站岗

巡山

黑鹳一般9月末10月初南迁,春天3月初到4月末回迁。一个地区迁徙时往往结小群同行。其食物主要是鱼类,其次为蛙,也食蝼蛄、蟋蟀、龙虱等昆虫以及蛇和甲壳动物。黑鹳觅食处水深5—40厘米,平均每小时进食约20次。繁殖期营巢于偏僻且人类干扰少的地方。通常在森林中河流两岸的悬崖峭壁上营巢,巢距水域等觅食地一般在2公里以上。通常成对单独营巢,巢极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巢间距2000—3000米。如果当年繁殖成功且未被干扰,第二年巢还会被继续使用,但每年都要重新修补和添加新的巢材,使得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巢主要由干树枝筑成,内垫有苔藓、树叶、干草、树皮、芦苇、动物毛和碎片等,巢呈盘状。雌雄亲鸟共同参与筑巢,雄鸟主要负责寻找和运输巢材,雌鸟负责筑巢,晚上也留在巢中,巢筑好后雌雄亲鸟在巢中交尾。下蛋后经过30—35天孵化破壳,雏鸟重约60克,第二天就能进食,雌雄成鸟轮流喂食。

归巢

守护

最初,雏鸟为白色绒毛,两周后绒毛逐渐变灰。亲鹳把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里,由雏鹳啄食,雏鹳两个月后由于食量大,亲鹳会把刚刚觅来未经过消化的食物吐出来,供雏鹳食用。4周后雏鹳开始长出飞羽,随着食量变大,羽毛变化显著,大约两个月后雏鹳体型与成年鹳相差无几,体色加深,俨然一只褪色的小花鹳。此后,雏鹳在成年亲鹳带领下逐步学习飞翔、觅食。(范怀良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