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在云南白马雪山与滇金丝猴相遇

2024-08-2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听,叶子‘沙沙’响,那是猴群靠近的声音。我们抓紧上山,争取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在云南白马雪山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赖建东的催促下,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13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加快了脚步。

步履匆匆,只为一睹“绅士”滇金丝猴真容。

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作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仅分布在西藏和云南交界处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约7000平方公里的高海拔原始森林中,被视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标志,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

响古箐滇金丝猴展示群 黄山摄

“之所以被称‘绅士’,是因为滇金丝猴‘文明高雅’,一般不会攻击伤害人类,也不会去村寨搞破坏。滇金丝猴也不会抓人、撕咬。但还是要注意保持距离,避免受伤感染。”赖建东边走边介绍。

20世纪60年代,滇金丝猴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6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开展动物调查时采集到滇金丝猴的皮张,证实了这一物种并未灭绝。曾经的猎人、今年72岁的护猴队长余建华回忆起滇金丝猴时说道:“小时候也只是听村里老人说过,没亲眼见过。”

为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1983年开始,云南省在滇金丝猴分布区相继建立了白马雪山、云龙天池、兰坪云岭、丽江老君山等4处保护地,总面积超47.8万公顷。近年来,又将保护地外的990.66公顷滇金丝猴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为滇金丝猴种群恢复和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

1997年—1999年,云南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滇金丝猴专项调查显示,云南省滇金丝猴自然种群为13群,种群数量为1400—1700只。 经过多年保护,目前云南省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增长到3300多只。“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保护区,也是滇金丝猴的乐园。目前,这里的滇金丝猴数量已达2500余只。”赖建东说。

行至山间的一片开阔地,可以看到山林间数十只滇金丝猴或驻足枝头,或追逐嬉戏。滇金丝猴的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毛,而以灰黑、白色为主。头顶长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翘呈深蓝色。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通常,一个滇金丝猴族群由一只成年雄性、数只成年雌性和若干幼猴构成。成年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臀部白色毛发旺盛,被戏称为‘白短裤’。幼猴习得生存本领后,也会离开族群生活。观测中还发现了全部成员由雄性个体组成的族群——全雄单元,成员包括战败退出的老年公猴和未组建家庭的幼年公猴。”赖建东介绍。

多年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保持对滇金丝猴的观测,稳步推进科普教育工作。

保护区设滇金丝猴科普教育基地,占地334.16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唯一可以近距离观看滇金丝猴的地方。科普教育基地内,有云南红豆杉、水青树等珍稀保护植物,除了滇金丝猴外,还生活着林麝、小熊猫、黑颈长尾雉等1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2%,堪称“动植物的天堂”。科普教育基地展示厅中,还陈列着多种珍稀保护动物的实体标本,其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完整的滇金丝猴标本十分珍贵。

作为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的窗口,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此次由中金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为学子们探寻如何在特定的生态和经济环境中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益尝试。

“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乡村振兴’。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金公益基金会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开发了‘碳中和林’项目,共种植了11.2万棵冷杉和云杉。项目既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一个有效的基于自然的手段。冷杉和云杉上生长的寄生植物松萝,是滇金丝猴的食物之一。为了能够让同学们直观观察滇金丝猴,我们选择来到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团队负责人、中金公益基金会秘书处成员林百川介绍。

同时,中金公益基金会协调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导师,设计了绿色金融、绿色转型、社区发展、生态保护4个模块,帮助学生们对绿色低碳发展、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统一碳市场建设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究,增进大家对国家有关战略布局、政策导向、市场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滇金丝猴食用松萝,也是基于保护区多年的观察。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护猴队目前有25人,队长余建华已经风雨无阻地跟随滇金丝猴28年了。“猴子很聪明的,知道这里有松萝吃,也有人有热闹看,每天早上都要过来吃一吃、玩一玩。它们上山我们就跟着,要到晚上8点以后猴子睡了我们才回家,第二天早上5点又来找猴子。”

这群亲人、可观测的猴群,被称为响古箐滇金丝猴展示群。猴群先后有150余只猴宝宝出生,成活率超85%,有125只滇金丝猴已被分群外放,很好地补充了野外猴群数量,促进了基因交流。同时,近距离观看滇金丝猴的人数已突破30万人次,大幅提升了滇金丝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滇金丝猴行为学、生态学研究,助推野外种群更好地保护提供了基础。

保护滇金丝猴等野生动植物,带来了良好的生态,附近社区居民也因此受益。蜂农余新华通过养蜂和种植中药材,每年收入两三万元,相比以前大大提高。“我现在有3个蜂场,共有60箱蜜蜂,过滤后的蜂蜜每公斤可以卖到140元。好环境里的好蜂蜜很受欢迎,有些顾客还让我寄快递送货。”余新华介绍。

在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滇金丝猴与我国20%的高等动植物一同快意生活、徜徉山林。这片广袤的高寒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黄山 杨劼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