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2024年学术研讨会专家观点集萃

2024-08-1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高质量发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动能

——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2024年学术研讨会专家观点集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供给的高质量生态产品既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更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之举。

“为什么说发展木本粮油对农业来说是很好的完善和补充”“如何发挥森林的多元功能与多重价值”“怎样通过科学的机制更好地践行两山理论”“如何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文化产品”……日前召开的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2024年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森林“四库”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就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形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科技支撑是关键

“要向森林要食物”“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年来,“大食物观”这一概念出现在国家重要会议及文件里的频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森林是“粮库”的表述,更是彰显出国家对粮食安全维护的底线思维。

“要贯彻大食物观,发展木本粮油产业潜力巨大。我国不仅有发展木本粮油的树种资源,还有发展木本粮油广阔的土地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说,我国有300多种人工栽培和野生分布的可直接食用或通过简单加工或贮藏处理就可食用的木本粮油树种,且营养成分丰富、品质优良。大部分木本粮油树种耐瘠薄、耐干旱、抗盐碱,适应性较强,在荒山秃岭和部分疏林地发展木本粮油有很大的空间。木本粮油不与农业争地,基本上在荒山秃岭进行开发利用,对农业来说是很好的完善和补充。

发展木本粮油的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尹伟伦认为,这些问题中尤以科技不足最为关键。他从技术层面就人工调控雌花雄花比例来提高木本粮油生产力进行了阐释:木本粮油过去由于没有精准、精细的栽培技术,基本上都长得高大,开花、结果很少,大量的叶芽,使得经济林的结实、产量均受到限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对木本粮油选用矮化砧,再用砧木嫁接后有效控制高度,并且形成它的叶芽、花芽营养供给等,都能有效促进雌花比例的提升,从而使木本粮油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提高科技支撑力度,除了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形成我国木本粮油常态的生态体系外,还要从修枝矮化、良种选育、土壤肥力可持续、精准节水灌溉等技术上进行深入研究。随后,他又以植物抗旱性测定为例,阐明了精准良种选育和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判断植物死活,要找到植物遭受干旱胁迫致死点,其致死点的高低即为该植物忍耐干旱胁迫的极限能力,也就是对其耐旱能力的定量评价。这样做,不仅能使抗逆良种选育更加精准,在灌溉中也能做到精准节水。”尹伟伦说。

森林拥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对食物多样化的需求。

“要发挥‘森林是粮库’的作用,不仅要利用好森林具有的自我更新机制,还要强化森林食品的科技支撑,依托先进的科技和设备,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森林食品,从而保证森林食物的永续利用。”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表示,“要将‘大食物观’融入林业发展战略,延伸森林食品绿色供应链,完善森林食品溯源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序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大力研发和推广木本粮油和中药材生态化培育技术,培育壮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壮大‘绿色粮库’发展规模。”

深挖森林多功能价值助力林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试点示范成效显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不断丰富。

多功能林业高质量发展,能助力森林多元功能的实现。

“林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突破传统思维,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同时,加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攻关,以林补水,将水源涵养功能纳入森林经营的重点领域,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功能等,以此提高林业战略定位,构筑国家绿色‘水库’。其次通过创新林业碳汇方法学,推行林业‘碳票’制度,科学培育林业碳汇交易体系,落实林业碳汇扶持政策等多种方式,提升森林碳汇质量,扩容绿色‘碳库’。推广应用生物质能源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登记平台和森林生态产品权属交易平台,营建绿色‘钱库’。”兰思仁表示,森林不仅要“护绿、扩绿”,还要注重“兴绿”。尽管当前我国造林面积很大,但不能只是一味增加森林“绿量”而非“质量”,这会使森林生态效益发挥有限。

“多功能林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坚实的保障,特别是要加快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要进一步放活林木处置权,落实多功能林业用地政策,推动适度化规模经营。要推进林业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林业贷款、保险、债券等金融产品,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全国林业改革发展试点范围,加大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兰思仁说。

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生态文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只有不断培育先进、繁荣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更加坚实、稳固。那么,如何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其兵认为,当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重要途径的旅游开发已全面进入“大旅游时代”,这是旅游产业成熟发展的内生需求。“大旅游时代”不是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简单的叠加拼接,而是要借力“大旅游产业”来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发展。根据四川具有的竹资源特色,他们提出了竹文旅康养的概念,也就是将竹林、文化、旅游、康养四方面的要素有机结合,在竹林中开展休闲、养生等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通过竹林本身具有的提升环境质量和康体保健作用,使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与了解深厚文化的同时,彻底放松并获得愉悦的心情。

“目前,就竹林环境或景观图像对人体的康养功效,四川农业大学竹子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竹林环境具有改善人体免疫系统的功效。”陈其兵说,尽管他们已经做了一些研究、试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还需要从生态可持续(光温水气土)、人类心态科学(身心健康)、生态建筑学(物质、能量)、经济管理学(全产业链发展)等多个领域进行融合创新方面的深入研究。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旅游研究院院长钟永德看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旅游能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是“两山”理论,但“四库”中钱库是最难实现的。生态产品有以实在的物的形式,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并经人工制作、加工而形成的商品;有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所产生,可以采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的惠益和服务,典型的例子是碳汇交易、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等;还有利用生态功能、环境功能,通过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而获得的经济收益,如生态补偿和生态旅游收益等。“在这三种类型中,最后一种非物质消耗性的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以及政府进行的补偿,才应是生态产品真正关注的问题。一个城市公园有生态产品价值,由政府出资建设,供公民休闲、游憩。那么,像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地方生态保护地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地域,这些地区的生态产品怎么变现?当生态补偿不足以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时,又如何去实现?在政策层面上,对于自然保护地内农村居民的林地使用受保护要求限制后,其宅基地不仅是生活资料,同时也是生产资料,现有宅基地面积控制政策能否支持这些居民开展民宿等生态旅游接待服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解决。”钟永德说,“当前,占我国陆域面积30%的生态红线及自然保护地内迫切需要生态旅游,因此要从合适的土地供给、科学的容量限制、必要的公共投资、适度的设施松绑、合理的惠农政策等机制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

森林公园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森林公园具有的资源、规模、产业等多种优势转化为多功能林业发展胜势?兰思仁认为,“要将森林公园建设成为践行大食物观、发展多功能林业的示范地,就要不断探索森林服务新业态。可依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游客量,通过发展竹木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森林公园+’产业,推动森林公园产业多业态融合,继而推动森林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既是建设森林‘四库’、实现林业多重价值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张红梅)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