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林草科技 > 自然教育

纪录片《守护自然:运城盐湖》首播

2025-05-2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近日,由陈国栋担任总监制、孙浩担任总策划并解说、朱梦棣担任导演、编剧兼制片人的纪录片《守护自然:运城盐湖》在央视频等海内外8家主流媒体首播,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与好评。同时,《中国作家》杂志2025年第2期全文发表了编剧、导演朱梦棣创作的纪录片《守护自然:运城盐湖》剧本,同时该剧本入围第五届全国科普微电影大赛最佳编剧奖。

运城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运城盐湖诞生于5亿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古称河东盐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面积达132平方公里,其中盐分含量最高可达32%,大约是海水的8倍,类似中东的死海,被称为“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拥有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因此有“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的美誉。纪录片以运城盐湖为核心,采用科学视角与人文历史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盐湖从工业开发到生态保护的转型历程。历史上,盐湖因“垦畦浇晒法”制盐技术闻名,被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曾是封建王朝的财税命脉,唐代盐税一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8。但 20 世纪工业化开发导致盐湖生态退化,沦为化工基地。近年来,运城市秉持“退盐还湖”“生态优先”的理念,关停周边工业企业,大力修复湿地、治理污染,盐湖重现“七彩调色盘”景观。如今,盐湖成为众多鸟类栖息地,记录到鸟类超200种,包括天鹅、火烈鸟等珍稀物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标杆。

纪录片还通过黄帝与蚩尤争夺盐湖,引发中华历史上的第一场战争——涿鹿之战,促进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推进了中华社会文明的进步。到世界上现存有据可查、最早的人工开凿的虞坂古盐道上发生的“伯乐相马”“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等故事的历史痕迹,串联起盐湖与中华文明的千年羁绊。

同时,纪录片还呈现了“七彩盐湖”的迷人景象,深入解析盐湖的“色彩之谜”。运城盐湖的转型不仅是生态修复,更是发展模式的革新,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依托盐湖的独特微生物资源,推动科研与产业升级,为全球内陆盐湖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纪录片首播后,获全球观众关注,被赞为“科学与诗意的完美交融”。金牌解说员孙浩在纪录片结尾深情旁白:“对大自然敬畏与守护,才是人类对自己最好的尊重与保护,才是未来文明之路的根本。”这部纪录片是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的成功实践,让更多人了解运城盐湖的生态涅槃与文明传承。(王江江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