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林草科技 > 科教新闻

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云”巡护

2025-02-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农历正月十一,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监控室,工作人员袁斌熟练地操控系统,仔细查看大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和数据,一天的“云”巡护开始了。

“依靠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我们对保护区实现了全方位、实时化监控,保护区的情况一目了然。”袁斌边介绍边调取寺大隆柳树园管护站护林员李洪虎上传的巡护记录。巡护记录直观地记载了他最近一次在哈拉茅栋峡的巡护轨迹,以及巡护中拍到的岩羊照片。

护林员李洪虎说:“以前巡护全靠腿跑、笔写,效率低还容易漏掉重要信息。现在有了智能终端拍照上传,管护中心很快就能给出处理意见。”

近年来,随着管护中心逐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管护站和关键区域已实现通网覆盖,“互联网+”内外网系统让数据传输畅通无阻。

护林员工作方式也悄然改变。以前,护林员花大量时间在山林里奔波;现在,高科技设备成了他们的新帮手,平台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效率大大提高。

去年,李洪虎发现一棵云杉有病虫害迹象,用巡护终端拍照上传后,管护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工作人员很快就给出了处理办法,及时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

在重点区域,野外视频监控设备24小时“站岗”。技术人员张怀忠表示,这些设备就像“电子哨兵”,一旦有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有一次,天祝大湾村后山监控塔的热成像设备发现林区疑似火情热点,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核查处理,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火灾。目前,89套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已遍布重点林区。

跟随着护林员的脚步,林区小红石板沟路口的安防监控系统也在发挥重要作用。过去,非法进入林区的情况时有发生,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现在有了监控探头和智能卡口,24小时实时监管,人为破坏行为明显减少。

袁斌点击鼠标操作,进入无人值守无人机监测平台,可以看到近期无人机飞行巡护记录。

除了地面上的监测手段,无人机的加入更是让巡护工作如虎添翼。袁斌介绍,以前有些偏远的深山老林,人很难到达,现在无人机一键起飞,能快速抵达现场进行监测。通过无人机拍摄的高清画面,巡护范围和视野大大拓展。

“在祁连山,科技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不仅让护林员们的工作更轻松、更高效,也让这片绿水青山得到了更有力的守护。”管护中心党委书记裴雯表示,下一步,管护中心将引入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优化巡护体系,提升生态保护成效,让这片绿水青山永远生机勃勃。(金敏艳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