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基层信息

黑龙江泰来大兴镇林业站固沙播绿创奇迹

2024-08-3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黑龙江省泰来县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位于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亚区,属半干旱沙区,土地沙化极为严重。

“泰来县大沙包,风一刮地就撂;春种三遍地,难得半成苗”,曾经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40余年来,泰来县坚持造林治沙,积极探索多种治沙模式。

距泰来县76公里的大兴镇时雨村赵地房子屯东北方向,有处被当地群众称为“沙海”的大沙丘——“北沙坨子”,是一处侵蚀形成的半流动沙丘,面积超过500亩。2015年,“北沙坨子”治沙造林成功。

“北沙坨子封闭式精准治沙模式”,为黑龙江省及三北地区实施“精准治沙”树立了成功典范。

在与“北沙坨子”流沙的持久战中,大兴镇林业站经过无数次实践,摸索出了一整套克沙、固沙造林的“土”法良计,为最终攻克“北沙坨子”流沙治理难关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治理前,“北沙坨子”以每年四五米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推进,最近处距村屯不足百米,沙进人退的局势严峻。

泰来县曾相继3次实施“北沙坨子”治沙造林工程,但均以失败告终。

2014年底,泰来县决定再次启动对“北沙坨子”治理,根治流沙危害。

时任大兴镇党委书记、现任泰来县副县长的阚振波从县里领命后,直奔镇林业站,向站长张春雨下命令:“‘北沙坨子’治理给句话,树能不能栽活?”

张春雨没犹豫:“领导有决心,我就有信心。”近40年的乡镇林业站工作经历,让张春雨积累了迎接挑战的底气。

在泰来县林草局林业总站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张春雨和同事们克沙造林保活的“土”办法被梳理出来。

破解流沙挖穴难,用稻草铺设网格防风隔离带稳定流沙,建造工程围栏防止人畜破坏。

破解沙地浇水难,采用“针刺式压力注水法”,即把空心铁管制作成注射针头状,通过水管直接与水泵连接,把铁管针头插到苗木根部,再缓慢向上移动铁管,水自下而上浸透苗穴,通过远程送水,实现随旱随浇,确保苗木成活。

破解旱层保墒难,通过携带“储水培养皿”法,即在苗木栽植前将其根部浸入一个盛满水的自制简易容器内,然后将容器随同苗木一起植入树坑中,对苗木进行“携水培养”,确保成活率。

破解苗木保活难,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树种,低密度营造混交林,加强栽后抚育管护,以及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

流沙造林的技术难点一一被攻克,全新的“北沙坨子封闭式精准治沙”技术方案打磨成熟。

2015年的春天,注定被张春雨和他的同事们铭记。大兴镇林业站3名职工率领30余名村民,挺进 “北沙坨子”。

张春雨远赴内蒙古赤峰精心选调的大叶锦鸡苗、沙枣、山竹子等苗木栽到沙地里了。

这一次,“北沙坨子”没有让他们失望,4.6万株苗木,当年造林成活率高达95%。

2015年、2016年,大兴镇林业站累计组织在“北沙坨子”造林500亩、植树7万余株,造林保存率保持在85%以上。

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北沙坨子”防沙治沙示范林,引发了多方关注。

调研考察的省市领导来了,观摩学习的各地同行来了,采访的媒体记者来了,听当地人讲述沙海绿洲的桑海变迁,和大兴镇林业站用“针刺式压力注水法”“携水培养法”带领大家治沙造林的故事。

如今的“北沙坨子”草木葱郁,变成了赵地房子屯村民期盼的模样。(霍兴华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