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下经济产业

推动五倍子产业把规模做大把品质做优

2025-09-1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把规模做大 把品质做优

——中国传统资源昆虫产品五倍子“林药蜂旅”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侧记

随着“发展林下经济”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五倍子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如何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提升附加值,成为业内聚焦的热点。

9月13日,中国传统资源昆虫产品五倍子“林药蜂旅”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举行。400余位行业专家、政府和企业代表围绕五倍子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展开探讨,为推动五倍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多元思路与实践参考。

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为半翅目蚜科的角倍蚜、肚倍蚜或倍蛋蚜等,在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嫩叶上取食,刺激叶片组织增生形成的虫瘿,其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酸,是目前发现的单宁酸含量最高的植物组织,可用于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矿冶、电子和食品等行业。

“五倍子是我国传统林特资源,中国五倍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林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陈幸良介绍,五倍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经过深加工后,还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工业制造、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领域。

五倍子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这是与会嘉宾的共识。

陈幸良从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剖析了资源昆虫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说,五倍子产业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中国昆虫学会昆虫产业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鸣介绍了五倍子的应用情况。“五倍子单宁酸含量高达60%—70%,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特性是人工合成物或其他天然单宁酸难以替代的。”他表示,目前,五倍子全球年产量约1万吨,年需求量达5万吨,供不应求。同时,五倍子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是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贵州五倍子产量约占全国的33%,五倍子产业正成为贵州林下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贵州省林业局副局长宗炜看来,五倍子产业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对于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直面产业发展痛点难点

当前,五倍子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在林下经济中,五倍子产业相对冷门,社会对五倍子价值的认识不足、对五倍子产业的关注度不够。”陈幸良认为,五倍子产业实力不强、水平不高、活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制约着产业效益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结合多年科研实践经验,陈晓鸣分析了五倍子产业的痛点、难点。他表示,五倍子生产技术复杂,受环境影响大,导致产量不稳定。而五倍子加工方面,存在工艺落后、生产成本高,高附加值产品缺乏,新产品、新用途开发不足等问题。

“全国现有五倍子加工企业20余家,但大多数企业只是在生产传统产品,因赚取的利润微薄,无力购入先进设备、进行产品研发,也难以留住人才。”陈晓鸣说,产业粗放发展导致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代表也纷纷道出发展困境:一方面,五倍子产业主要集中在山区林区,当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另一方面,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少,缺乏稳定的项目和政策支持。此外,产业链专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品牌建设也不足。

创新协同助力量质齐升

如何突破瓶颈、推动五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新时代发展五倍子产业,要切实回答好怎样持续提高林农收入、怎样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陈幸良认为,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行业服务力度,加快资源配置,加强技术攻关,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五倍子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陈晓鸣表示,要强化科技支撑,紧盯产业需求,创新产品研发,提高五倍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注重宣传推广,加强市场监管,全力打造五倍子品牌。

“树、虫、藓高产稳产品种选育,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精加工和用途拓展等应成为五倍子未来研究的着力方向。”浙江大学教授张传溪建议,可从五倍子蚜虫和种群进化、基因改造和取食谱调控,倍蚜与寄主植物互作、抗病、成瘿机理,人工诱导致瘿或人工合成五倍子单宁酸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研究员李雨庆、贵州大学教授施晓丽、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杨坤、贵州织金良田花木公司董事长陈守良分别结合自身领域实践,展示了五倍子在大健康产品、无抗饲料、单宁酸沉锗、藓类设施种植和五倍子种虫规模化培育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相关技术成果和创新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他们表示,要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扩大五倍子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绥阳县五倍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全县共有五倍子林10万亩,年产商品五倍子约800吨。绥阳县委副书记冷学民表示,将通过新建倍蚜虫规模化繁育基地、五倍子高产示范基地、智能科技大棚、五倍子加工厂、原生五倍子林提质改造等举措,用5年时间,把绥阳打造成为“中国五倍子产量第一县”,实现五倍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刘倩玮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