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下经济产业

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林下经济“绿富美”

2025-08-21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图强林业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条,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林下经济的“含绿量”更浓,“含新量”更足,“含金量”更高。 

图强林业局奋斗林场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

资源依托,“芝”繁叶茂。把松杉灵芝产业作为林下经济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在全局推广地栽码垛、覆土栽培、树墩接菌等多种便于管理、产量高的灵芝养殖技术,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前,现正在探索灵芝栽培效益最好、质量最佳的仿野生种植发展模式。奋斗林场的471.4公顷仿野生灵芝种质基地,饱满的灵芝如伞状错落生长在林间,在自然环境中汲取养分,品质贴近野生,尽显天然本色,出芝率达95%。2024至2025年,两年累计培育20000袋,年产干芝300余斤,为职工年增收5万余元,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生态红利”。

赋能增效,“果”香满溢。以“两业并举”为路径,做强蓝靛果特色产业,让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赋能。在常青林场原贮木场遗址建成“两业并举”示范园区,设计种植蓝靛果270亩,编制了《蓝靛果产业与林业工业文化科普推广两业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可研,2024年已完成62亩,1.2万株蓝靛果苗栽植,有蓝甜甜、蓝巨人、蓝旋风等5个品种。常青林场通过制定《常青蓝靛果园建设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常青蓝靛果园田间管理机制》《田间管理责任承诺书》,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极大地激发职工参与蓝靛果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计五年内收入达到每亩10240元。 

图强林业局棚式吊袋木耳

生态蝶变,“景”入画卷。以4A级景区龙江第一湾为核心,实施旅游宣传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制作了《寻北寻美,寄情山水》《北纬53度之旅》《这里是图强》等旅游宣传片10余部。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合作,在龙江第一湾和中国最北点进行慢直播,每天点击量都在5万人左右。“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下的“直播经济”为图强林业局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动力,持续叫响龙江第一湾、九曲十八湾全国知名度,让各方游客蜂拥而来、满载而归。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8.73万人,较去年同期相比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6.22%、3.78%。

 科技施策,“耳”目一新。在林下经济发展大潮中,图强林业局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短平快”劳动密集型“黑木耳”产业。通过实施“基地+农户”模式,采取科技帮扶、技能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等多种有效措施,积极鼓励职工群众学科技、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成果,发展黑木耳种植。广播电视台党支部书记——王远航,被誉为当地“食用菌专家”,通过林业局组织的外出培训和不断探索研究,先后创新研发出了蓝莓木耳、红豆木耳和矿泉水木耳等诸多新品种,年收入30余万元。他种植的小蜜蜂品牌的黑木耳在大兴安岭品质评优大会上,荣获优胜奖。王远航先后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创新创业创优先进个人;全省林业系统“十佳林业种植能手”。

绿色发展,“鱼”游生金。结合10个林场实际特点,实施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壮林林场利用林场水资源优势,引入网箱养殖技术,搭建双网箱分区养殖,利用天然活水养殖,实时检测水温、pH值,确保鱼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目前,已陆续投放4500余斤鱼苗,长势良好。宽阔的水域化作“生态聚宝盆”,鲤鱼欢腾、虹鳟穿梭、鲟鳇摆尾,蹚出一条冷水养殖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图强林业局做大优势、把握重点、凸显特色、强化科技创新,“林下经济”各美其美,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富民强企”新答卷。

通讯员:蔡桂玲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