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下经济产业

江西遂川:林下经济让林农变“林总”

2025-03-3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地处罗霄山脉腹地的江西省遂川县,林木资源丰沛,有林地面积38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9.13%。过去,这里的林农靠砍树卖木头维持生计,经济效益低下。随着相关生态保护政策推进,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林农面临生存压力和转型挑战。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在林下经济发展浪潮下,不少曾经靠山吃山的林农,摇身一变,成了引领产业发展的“林总”。

一次偶然的机会,禾源镇青年林汉南接触到林下经济。得知林下种植中药材,既能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又能保护生态、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时,他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山林,心动了。

2024年,林汉南种植了粉防己、黄栀子、厚朴、黄精、吴茱萸等中药材。目前,种植黄栀子1000余亩、厚朴200亩、黄精200亩、吴茱萸400亩。林汉南介绍,黄栀子花期在每年5—7月,果期则从5月持续到来年11月。他采取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生态种植方式,确保药材品质一流。2024年,黄栀子亩产量达1500公斤,每亩毛收入2万元。

为了发展壮大产业,林汉南注册了公司,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他规划在左安镇筑峰顶建设基地1万余亩,种植高山仿野生、近野生中药材20余种。同时为当地群众创造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就业机会,让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比林汉南还早,2012年,巾石乡竹坪村村民肖本权就意外得知林下种植竹荪能获得丰厚收益。起初,肖本权在自家林地试种竹荪过程并不顺利。竹荪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温度、湿度、光照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产量低,甚至绝收。肖本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调整方法,多次前往外地学习先进技术,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掌握了种植竹荪的技术要领。随着第一批竹荪成功上市,产品供不应求。肖本权不仅收回成本,还获得了丰厚利润。

2022年,肖本权种植食用菌的技术已然娴熟,他利用地处105国道边的交通优势,联合村民流转土地60亩,搭建70多个大棚种植食用菌,成立了本权种植合作社并担任法人。“搞林下种养真能赚钱并过上好日子。”肖本权介绍,目前合作社有200多个大棚,占地300亩,羊肚菌长势良好,亩产鲜菇约750公斤,按2024年市价每公斤120元计算,每亩毛收入约9万元。他们栽培的羊肚菌一部分批发至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货在网上销售。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更多林农向肖本权聚拢。除草、松土、开沟、盖棚、放种等劳务,全部由当地及周边村民完成,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林下经济已成为林农富民产业之一。仅2024年,遂川县共发展林下中药材1.3万亩,各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累计14.6万亩,年总产值7.03亿元。(张泽东 刘祖刚 张春林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