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竹产业

​重庆荣昌创新“四化”改革壮大麻竹产业

2025-03-2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荣昌区是重庆的西大门,有麻竹林地10万亩,是西南地区麻竹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之一,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近年来,荣昌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积极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四化”改革,不断壮大麻竹支柱产业。

荣昌区通过“四化”改革措施,即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链条化驱动这四项核心举措,破解了资源变现难、麻竹产业发展瓶颈、农民增收等难题,促进林企、林农深度合作,先后建成多个竹业龙头企业。

在市场化运作中,荣昌区逐步构建林权交易平台。通过引导组建村集体林场、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合作经营、农户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荣昌区坚持“三权分置”稳定农民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铺好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的“高速路”,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妥善办理林地经营权证,让流转集体林企业山定权、人定心。此外,还促进多方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加快林地流转、科技创新。

在标准化建设中,荣昌区通过企业带动、科技支撑、试点带动等方式,逐步提高麻竹经营水平。例如,由企业出资流转实现资源化零为整,对麻竹林地进行统一的矮化改造,制定统一、精细管护标准,实现由农户放养式管护向公司标准化管护转变。依靠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以及“猪—沼—竹”等科研成果,将荣昌大叶麻竹和荣昌猪两大农村支柱产业有机结合,降低生产成本。建设麻竹高产示范林,打造管理样板,提高麻竹林地产量和质量。

在网格化管理中,荣昌区通过科学确定网格林长、促进林企深度合作等方式实现生产良性运转。如科学分解下发生产任务,明确各山头地块管理内容和责任人,全区划分网格林长80名,制定麻竹网格林长动态管理“一张图”。通过集体林场免费交给网格林长及农户进行管护,调动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灵活就业。

在链条化驱动中,荣昌区通过集体联动、创新利益联合等方式,建立紧密闭环利益联合体。如通过村集体林场协助企业直接管理网格林长,网格林长直接参与一线管理,带领农户进林开展日常生产工作。将麻竹林地产量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企业按照绩效考核办法,给网格林长发放绩效工资。建立企业、集体林场、网格林长、林农四方紧密闭环利益联合体。

“林业经营主体得以蓬勃发展,特色麻竹产业不断壮大,林区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荣昌区林业局局长刘辉表示,通过“四化”改革,荣昌区解决了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让集体林地“流”起来,让林农动起来、富起来。林农在家门口就业,除可获得传统的土地租金每亩220—260元外,还可获得约每亩3000元的采摘收入。

据统计,2024年,荣昌区竹产业年产值达1.48亿元。全区新增集体林场、家庭林场38个,5万亩麻竹林地改颜换貌,涌现出竹笋加工企业4家、竹材加工厂15家、麻竹粽叶加工厂4家,年加工销售麻竹笋约8万吨、竹材10万吨、竹叶1万吨。(侯建华 张凤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