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林草生物产业

大兴安岭韩家园林业局:双增赛道上的“牛”故事

2025-07-2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韩家园林业局兴华林场的太平沟管护站,护林员鲁军用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一段生态卫士的传奇,更用创新的思维开辟出林下经济的新路径,成为“双增”政策的生动实践者。

太平沟管护站是周边5个村屯入山的咽喉要道,辖区覆盖着万余亩耕地和多个作业点。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守护难度极大。但鲁军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职责的忠诚,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这里。他每天平均巡护里程达10公里,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凛冽寒风,无论是崎岖山路还是泥泞沼泽,都阻挡不了他巡护的脚步。

鲁军在草场放牛

“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觉得工作任务挺难的。”鲁军回忆道,“但我知道,这片林子需要我,我必须守护好它。”于是,他严格执行“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机制,将传统单一的值守方式与灵活机动的动态巡查相结合。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设置固定值守点,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火源不进山;同时,他在辖区内进行不间断的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凭借这种务实有效的管护模式,太平沟管护站自从鲁军负责巡护以来,从未出现过一例火情火险事故,也未发生过一起偷伐盗采案件,这片林海在他的守护下始终保持着宁静与安宁。

2021年,鲁军偶然发现了畜牧养殖的潜力。完成本职工作后,他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市场调研,从养殖技术到市场行情,从成本核算到销售渠道,逐一细致了解。经过深思熟虑,他自筹资金,又四处借钱,终于凑够钱引进6头西门塔尔牛,在管护站旁搭起简易牛棚开始养殖创业。

然而,创业之路满是荆棘。初期资金紧张,牛棚搭建简陋,遇上暴雨天气,牛棚漏雨,饲料被浸湿,牛群也因环境潮湿而生病。夜晚,疲惫不堪的鲁军顾不上休息,冒雨抢修牛棚,浑身湿透仍坚持给生病的牛喂药。养殖技术的匮乏更是让他焦头烂额。牛突然不吃不喝,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电话请教专家,熬夜查阅资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养殖要点。白天,他雷打不动巡山;夜晚,他钻研养殖技术。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他的养殖事业逐渐走上正轨,当年,生态肉牛实现净利润2万元,且因品质优良,收购价比市场均价高出15%。

鲁军养牛增收的消息传开后,他忐忑不安,生怕因副业影响本职工作受批评。没想到林场领导高度肯定并大力支持:“你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积极响应了林业局‘双增’政策,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并大力推广!” 这让鲁军备受鼓舞,决心将畜牧养殖做大做强。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优质种牛,优化养殖技术。如今,太平沟管护站肉牛数量增至26头,产值达20余万元,还成为林业局“双增”工作示范点。

现在,鲁军依旧保持清晨巡山、傍晚饲牛的生活节奏。“我盼望我的故事能带动更多人,让大家知道,守着这满山的青绿,只要我们人勤快、敢想敢闯,就一定能把日子过得像新抽的枝芽——节节高!” 鲁军的话语,正是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生动诠释,激励着更多林区人努力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鲁慧敏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