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地处北纬37度的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被公认为陕西乃至全国的优质苹果产区。
近年来,绥德县立足实际,深挖苹果产业发展潜能,向“精”求质量,向“新”求突破,通过新品种推广、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品牌化运作,让苹果产业成为全县叫得响、走出去、能致富的“红”产业,成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的“金果子”。
走进绥德县名州镇赵家坬村山地苹果示范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成片果园里,果农手持果树修剪刀,精准去除畸形果、病虫果。“我在这务工近20天,从开始疏花到现在疏果,每天能挣150元,还管吃管住,挣钱顾家两不误。”赵家坬村村民赵埃利说。
暑期,随着气温的上升,赵家坬村抢抓农时,雇用130多名周边村民进行疏花疏果。该村苹果种植基地技术指导员李耀介绍,疏花疏果是果园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具有平衡营养、提升果实价值、保护树体健康的作用。疏花宜在盛花期至落花期,要去除弱花、病虫花和过密花。疏果要保留健壮果,去除小果、畸形果等,且要根据枝条强弱、空间分布等来综合确定保留果子的数量。
目前,山地苹果示范种植基地发展优质山地苹果4800亩,已全部进入初果期,今年产量预计达100万公斤。进入盛果期后,基地产量可达250万公斤,年产值达2500万元,年累计发放务工工资400多万元。
赵家坬村苹果基地是绥德县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绥德县各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通过股份合作、大户带动等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2024年,义合镇发展山地苹果近3万亩,产值2.8亿元。绥德县焉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果园统一规划、分户管理、统一销售,带动周边4个乡镇2000户果农种植山地苹果近3万亩,去年销售1.8万余吨,收入5000余万元,并建成千吨级冷藏果库。
目前,绥德县发展山地苹果23万亩,挂果面积16.2万亩,产量达23万吨,产值9亿多元。建成标准化果园80多个,总面积13万余亩,培育专业合作社35家,产业覆盖87%以上的行政村。创立“墕头红”“赵家坬”“三十里铺”等特色品牌,“墕头红”山地苹果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和国家有机苹果认证。引进13条智能选果线,为苹果全身“体检”,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单条线一天能选出2500公斤优质果,准确率超过98%,大幅提高了选果效率。
“下一步,绥德县将继续发挥山地苹果产地优势,扩大标准化果园建设规模,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价值链、创新链、利益链,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促进群众不断增收。”绥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春胜表示。(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