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安远镇宏祥家庭林场的百亩箬竹基地,只见林下箬叶层层叠叠,一丛丛箬竹长势茂盛。“这片箬竹林有10多个品种,我们选出的优良种叶片长达40厘米、中宽10厘米。”林场主伍宏祥介绍。
箬叶味清香,不仅可作粽叶、斗笠、船篷衬垫以及茶叶等物品包装,而且还是一些药品、食品、保健品的原材料。近年来,市场对箬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宏祥家庭林场在宁化县林下经济补助资金的扶持下,于2020至2022年种下120亩箬竹。这两年,箬叶和箬竹种苗热销,为林场增收30余万元。“品种改良后,效益将更好。”发展林下箬竹产业,伍宏祥信心满满。
这是宁化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宁化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273万亩,森林覆盖率73.78%。作为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44.98万亩,实现产值11.9亿元,2.2万户林农参与,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立足县情实际,宁化县推进“一乡一品”,坚持分区、分片、分品种差异化发展,把全县林下产业规划布局为4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建设区域。北部乡镇重点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和野生食用菌采集,西部乡镇重点发展油茶采集加工,中东部乡镇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南部乡镇重点发展竹笋采集加工和林下套种中药材。
通过林下经济补助资金拉动,宁化县引导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建林下种养示范基地。全县参与林下种植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达45家,建立林下种植示范基地2万余亩,其中三叶青、七叶一枝花种植面积均超3000亩。益珍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7个百亩林下种植三叶青示范片,入选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水茜镇、安远镇分别被评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乡镇。
增产提质,良种是关键。宁化县与福建省林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种质资源选育及育苗、栽培、病害防治等重点技术攻坚。引进赣无、长林系列等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宁化县一家农业科技公司选育出存活率高、抗逆性强、主要活性成分高的三叶青优良品种“闽选一号”,每年培育三叶青种苗150多万株,“闽选一号”三叶青优质种苗销往福建省各地和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
为与市场衔接更紧密,宁化县着力打造林下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注册商标10个,七叶一枝花入选三明市“明八味”,“宁化山茶油”入选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淮土茶油”“宁化客家黑笋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同时,打造“客家康养 红绿相映”森林康养品牌,培育南岭清秋“森林+休闲旅居”、聚龙阁“森林+禅修”、天鹅洞“森林+地磁”等一批特色森林康养品牌。水茜镇建成集产品展示、销售、加工于一体的林下经济融合产业园,引进多家企业进行油茶、笋系列、中药材加工,提高林下产品附加值。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多元服务体系支撑。宁化县实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全免费服务,激活林地经营权,盘活林下空间。水茜、安远等乡镇制定发展林下种植奖补政策。县农信社创新林下经济金融产品,累计发放林下经济贷款5400万元。县林业局开展林业科技服务活动,对林农进行面对面培训,为林下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陈华平 岳滨 周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