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是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发源地,全县猕猴桃生产基地总面积9.5万亩,鲜果年总产量超8.5万吨,猕猴桃产业综合产值达9亿元以上。
作为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县,奉新县通过创新机制、盘活资源、优化服务等多项举措,激活了林业资源潜力,有效推动猕猴桃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创新政策机制
奉新县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在稳定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明确林地经营权可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并颁发林地经营权证和林业经营收益权证。
这一政策为猕猴桃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土地权属保障,解决了用地难题。通过经营权流转,赤岸镇推进猕猴桃规模化种植,发展林下套种中药材和养鸡等复合经营模式。
针对集体林地第一轮承包期临近结束的问题,奉新县统一将集体林地承包期延长30年,至2062年,并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一窗受理、就近办证,畅通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覆盖9.2万宗地、21368户林农,让猕猴桃种植户真正吃上了定心丸。
产业要发展,资金支持不可少。奉新县财政每年固定安排500万—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猕猴桃产业的提质增效、技术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超过5000万元。
为解决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人民银行奉新县支行联合多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猕猴桃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机构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并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撬动更多资金投入。涉农金融机构推出“猕猴桃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产品,并运用林权抵押、住房财产抵押、商标使用权质押等担保方式,降低融资门槛。
同时,奉新县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一企一策”贷款为98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资金1.98亿元,推动产业链延伸至加工、旅游等领域。针对冷链设施资金需求发放专项贷款,政府补贴50%冷库安装费用,新增冷库7100立方米,撬动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
推动规模经营
从整体看,奉新县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后,面临着林地碎片化、经营效益低等问题。为此,奉新县通过林权收储集中经营、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等举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森林资源向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中。
奉新县引进和培育了江西新西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西菲乐奇果农业开发公司等一大批新型猕猴桃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了一批猕猴桃商品果分选包装厂以及贮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开展以果脯、果酒和果糕为主的产品深加工。
同时,探索“成本价收购+营销利润双方分成”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主动对接百果园、中科佳弥等水果营销渠道商,依托成熟的营销网络,进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猕猴桃中高档消费市场。引入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避雨栽培、吊挂微喷等新工艺,提升猕猴桃产量与品质。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和“信用礼遇”采摘活动拓宽销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
目前,奉新县有猕猴桃种植、销售、加工企业12家,猕猴桃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50亩以上的猕猴桃种植大户280余户。全县猕猴桃产业从业农户6000余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农民来自猕猴桃产业的收入人均超2000元。
产业融合发展
奉新县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林下经济+旅游”双轮驱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林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
奉新县在赤岸镇猕猴桃集中种植区建设万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打造集生态环保、绿色生产、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产品和文化展示、果品采摘、休闲观光、直播带货、智慧农业与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休闲观光园。目前,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建设完成多功能服务中心、产业科研培训中心、万吨贮藏保鲜库、鲜果分选包装厂、电商物流平台,修建了观光道、休闲公园、休息驿站、农家乐等附属设施,并鼓励附近农民发展民宿产业。
同时,加强宣传推介,连续6年举办“中国·奉新猕猴桃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专题产业招商推介会。在电视媒体投放奉新猕猴桃宣传广告,拍摄制作旅游系列微电影,提升奉新“中国猕猴桃之乡”品牌效应。(刘倩玮 钟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