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育苗地、全光喷雾池、日光温室、组培室……全国绿化劳动模范陶玉娥的身影在这些地方不停忙碌着。32年来,她一直奋战在苗木花卉生产一线,繁育过的苗木花卉超过2000万株,什么植物怎么养、需要注意点什么、什么植物扦插成活率高,这种植物缺了哪种养料,起了什么虫,需要怎么防,对于她来说是“手拿把掐的事”。
黄土地里摸技术
1992年,18岁的陶玉娥刚入职,第一次来到陕西省西安市林木种苗工作站(原户县中心苗圃),当时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一片野河滩,方圆5公里没有一个人,紧挨着渭河,夜晚寂静得都可以听到渭河的蛙叫。”就是在这片1760亩的土地上,她和同事们默默付出,辛勤耕耘,开始了苗木花卉事业。“王师(师傅)得是这样扦插了?李师(师傅)这个药得是1:1000的比例?”继承了陕西人豪迈不拘性格的她不懂就问,慢慢地她掌握了苗圃繁育的苗木花卉的生理生态习性和繁殖技术。
为繁育出更多优质、合格苗木花卉产品供造林和园林绿化使用,她和同事们共同探讨月季、红叶李、菊花、马蹄莲等数十种苗木花卉的全日照雾化扦插繁育快繁技术,既保证了繁育速度和数量,也遗传了母体的优良性状。
从穗条到成品苗木花卉,扦插、移栽定植、田间管理,没有一个环节可以大意,需要全面把控扦插时间、扦插高度、生根液的配比、温湿度等才能保证扦插的成活率。春季是移栽定植的大忙季节,有时要在一两天或更短的时间全部栽种结束,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在栽种过程中,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根系埋得深与浅、灌水得多与少、支撑的高度等都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定植的成活率。随后的修枝、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一年、两年、三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实施大绿二期工程,发展核桃生产。在工程建设中,时常出现建园达不到100%成活,有死株现象。如何解决核桃示范园建设中死苗、补苗、建园不整齐和栽植受季节影响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她积极参与单位承担建设的核桃控根容器繁育示范项目建设,通过不同基质栽植,不同苗龄苗木种植对比、观测等实验,确定了2年生优质壮苗,控根容器装填腐殖质、黄土、河沙按一定比例配比栽植,开展良种嫁接繁育管理等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地冬季核桃栽植建园死苗、补苗造成建园不整齐和栽植受季节影响等问题。
精细活也难不倒
随着林业高新科技的不断应用和单位的发展,2004年她进入组培车间工作。植物组培是一项专业性较强,要求操作技术较高、较严的精细工作,刚开始进入组培室的她还有一些不习惯。以前10多年都是在大田繁育,定植深度差一二厘米、浇水迟一两小时都属于误差范围,不会影响苗木花卉的品质,但组培工作则截然不同,要确保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包括培养材料采集、配置培养基、准备仪器设备、消毒、灭菌等各个环节。为了不出差错,她认真记录了各个操作细节、相关难点,反复与专家和外聘技术员进行沟通请教,但有时还是因为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导致瓶苗被污染。几次失败后,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开始时对组培台、工具进行细致、彻底的消毒,认真清洗组培瓶,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等,逐步提高了组培的成功率。通过连续4年的不懈努力,她全面掌握了蝴蝶兰、石斛、菊花、驱蚊草等10余种花卉种苗组培繁育培养基制作、外植体进瓶、快繁分苗、瓶苗炼苗、温室移栽、生产管理等全部技术要领。
苦累成就“美丽”事业
为紧跟种苗花卉市场的变化,2009年起,她开始负责筹建蝴蝶兰、凤梨等温室年宵花卉繁育。为进一步掌握不同品种花卉生产管理技术,保障花卉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她带领10余名生产管理技术工作人员前往河南、上海、广州等地进行实地学习,结合西安地区自然地理因素,她熟练掌握了蝴蝶兰、凤梨等生产繁育技术。
为了确保同批凤梨花开放整齐度,他们不断探索并采用乙炔气体融水浇灌催花技术。由于乙炔的可燃性较强,融水较难,只有在夜晚或凌晨温室不需设备运行和低温下操作较为安全,也能达到最佳催花效果。每次组织催花,她常常凌晨三四点起床,依靠微弱的手电光开始一天的工作。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她已带领值班人员完成了催花工作。
“每年进入11月我们就没有假期了,一直持续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忙碌一年全靠这两月。就拿年宵花卉蝴蝶兰来说,我们要保证它在过年的时候正处于盛花期,三四个花苞太少没人买,七八个就已经开过了,这就要求我们前期对温度、光照、水、肥有一定把控,不然这一棚几万株都烂这里了。”她说,“你别小看这蝴蝶兰组盆,你得先挑开花数一致的,然后调整花枪、花夹高度,寻找合适的盆,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美感,要先周围后中间,像8枝装的就塞不进去,还要轻轻地,使劲太大把根系压烂了,花上千万不能沾一点水,不然第二天就是个黑窟窿……”看着一盆盆红的、粉的、黄的花整整齐齐装箱运走,她累并快乐着,因为她觉得这份事业是“美丽”的事业。
勇挑重担再出发
2018年她开始负责林业产业与信息化建设。苗木花卉作为西安林业产业的支柱,她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苗企苗农实现增收致富,并配合单位建设西安市林木种苗花卉信息平台,利用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现代化传媒工具,宣传产业政策、供求信息、种植技术、科普知识等,帮助大家实现信息共享。为解决信息不畅、销售疲软等问题,他们邀请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用苗单位及种苗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苗木花卉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大家实地考察花木集散市场、种植基地的品种、价格、规格和存圃量等,围绕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管理、服务等不同方面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扩大三方沟通渠道,畅通苗木花卉供需关键环节,增强需求侧对产品信息的精准掌握,为育苗基地调整种苗产业结构、发展乡土树种、推进乡土树种应用、助力西安园林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2年来,她默默扎根在苗木花卉产业一线,以一颗炽热的心,为西安市的“山青、水净、坡绿”建设默默奉献着,用一名林业工作者朴实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求上进的态度、敢挑重担的责任心,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