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9.23%,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莲都区以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为目标,积极探索林业富民产业发展路径。2024年,全区林业总产值57.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7亿元,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户均增收超4.5万元。
近3年,莲都区累计种植苗木约17万株,赠送苗木17.34万株。同时,莲都区持续开展森林抚育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面积3万余亩,有序推进1400亩迹地更新,建设健康森林35万亩,厚植生态富民动能。
生态资源何以转换?莲都区持续深化集体林改,积极推进林地流转,率先在峰源乡开展整乡林地流转试点,推进林业标准地建设,配套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及生产用房,打造拎包入住式的林业投资环境。
莲都区以产业撬动生态价值转化空间,支持发展林下经济。针对峰源乡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环境,建成全省首个海拔在1100米以上的仿野生灵芝基地,现已完成300余亩建设面积,亩均效益超20万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300余亩,实现莲都区林下多花黄精基地“零的突破”,预计年产量可达3万公斤,经济效益超90万元。在大山峰林区探索建立20亩高山水竹笋连片种植基地,预计年产量可达2万公斤,亩均效益超万元。
走进老竹畲族镇赤坑村香榧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色盒子。香榧投产时间长、产出慢,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赤坑村在林下套种苔藓,苔藓能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杂草和低矮灌木的生长,又能对香榧起到间接抚育作用。
2024年以来,老竹镇大力推进千亩苔藓共生示范基地建设,创新榧藓共生、茶藓共生、稻藓共生等立体高效农作模式,盘活荒山、荒地等资源,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促成“林下+苔藓”“林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
老竹镇还积极推进全省首个林业共富工坊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林下+苔藓”1000亩,苔藓科普研学教育基地1个、苔藓文创加工共富工坊2家,年产值达7000万元,1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苔藓走上致富路。
围绕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等重点林业产业,莲都区加快构建一产强、二产优、三产兴的林业产业体系。开展油茶保供任务以来,全区争取中央资金51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2200万元,实施油茶项目23207亩,其中新造9389亩、低改13818亩。重点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丽水亿山竹材有限公司扩产提能,助力其年加工量从3.6万吨跃升至6万吨,年产值翻番至5000万元。同时,坚持实施“一亩山万元钱”“千村万元”林下经济等工程,累计建设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工程面积5234亩,涉及17个村,实现产值4200余万元。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2家,推进建设村级合作社9家。
各类林业建设项目有效激活集体林地的资源潜力。近3年,全区累计争取各级资金5.18亿元,实施油茶基地提升、浙南山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等重大项目。在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开设碳汇专项,全区累计完成“浙林碳汇”交易3339.99吨,实现交易额25.91万元。(赵希元 毛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