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伊春考察时叮嘱我们,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伊春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忠诚实践地,聚焦“两区四地五城”建设、“双融合”促进“双振兴”,以科技创新催生“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以自然为基,全力守护好小兴安岭大森林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两山”理念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伊春拥有400万公顷浩瀚林海,构筑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是伊春的“根”和“魂”,小兴安岭大森林是伊春发展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只有把这里的林子守护好,伊春战略性地位才会更加凸显,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春”。
这些年,我们坚持“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增厚“绿色家底”。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贯彻落实《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中发〔2015〕6号)文件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三大改革”,组建“省属市管”的伊春森工集团,彻底终结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政企合一”体制,实现森林资源保护权责全面明晰。高标准创建林长制北方区域伊春样板,创新推行“生态总长”模式,“三到位、全覆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在搞好森林经营上持续发力。加大更新造林力度,持续优化林分结构,不断提升森林质量。2017年以来伊春完成森林抚育116.19万公顷、后备资源培育4.34万公顷、国家储备林2.62万公顷、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1.89万公顷。全市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3.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在强化源头保护上持续发力。严格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构建“1+61”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推进林上林下、动物植物一体保护,建成自然保护区达到23个、6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少见的黑熊、猞猁等野生动物明显增多,野生东北虎频现踪迹。建立党政企一体化森防体系,实现连续21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防灭火一体化改革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以生态为本,加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两山”理念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伊春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4661.85亿元。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打通绿色资源向绿色效能的转化通道,才能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这些年,我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打“生态牌”、念“山字经”、唱“林下戏”,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更好联动,点绿成金、化青为银,促进产业向“新”而行。伊春入选全省唯一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出彩出圈。聚焦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国际森林冰雪运动目的地,对标同纬度、同类型国际一流,系统推进景区建设、线路开发、市场营销、品牌打造,伊春四季皆景、全域可游。夏季避暑、秋季“五花山”旅游主要指标屡创新高,2024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76.2%,为历年最高。特别是设立“伊春冰雪日”,成立冰壶学院,承办国际国内赛事,春节期间省内游客量增幅全省第一,2024—2025年冰雪季全市接待境外游客量同比增长382%,冬季旅游火出“国际范”,“森林里的家”“冰雪森林·童话伊春”品牌持续叫响,获评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推动特色农林产业做精做优。聚焦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统筹发展“四个农业”,全力提升农林一体化水平。2024年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建有林下特色种养基地205个,累计52款产品入选“黑土优品”,67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品牌名录,全国唯一的“森林生态食品之都”品牌持续擦亮。提出森林食品和寒地北药产加销在全省打前站、当主角,谋划建设森林食品研发中心、桦树汁特色产业园区和刺五加核心产区,加力打造更多具有林区特色的“名品精品、经典产业”。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提质提效。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建设,资源转化核心项目库入库项目79个、总投资930.33亿元。数字经济、氧吧经济、低空经济等不断涌现,北方水泥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建龙西钢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伊春天然氧吧典型做法”纳入全国首部气象经济蓝皮书。争创北方碳汇试点,伊春森工集团入股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溪水林场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
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构筑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两山”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才能不断满足林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些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让林区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聚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创新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争创美丽河湖。近5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4次位列优秀等次。全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多年排名全省前列,获评中国北方唯一全域“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称号。聚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文明城、森林城、卫生城、平安示范城、双拥模范城统筹联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林场共同建设。建成美丽宜居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林场)60个、示范庭院600个,获评国家“和美乡村百佳范例”1个、省级精品村和示范村65个。伊春连续3次卫冕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2023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被确定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和首批绿色龙江先行区。聚力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完成生态环保领域地方立法5部,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废弃食用菌包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全省第一部单一树种红松保护条例。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同题共答,持续深化厅(局、院)市共建,推动“两山”理念深入人心、生动实践。
发展无止境,探索无止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铺就了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希望之路,必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不断向前。我们将深学细悟笃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进发展,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努力把“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美好图景转化为现实美景,为建设美丽中国、绿色龙江作出新贡献。(董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