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各地动态

大兴安岭集团:创新产业发展,激活林区发展新动能

2025-04-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坚持“强党建、优生态、促发展、惠民生”总体战略,谋划“两地两带四园”产业发展新格局。集团公司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累计实现产值36.28亿元,参与职工年均增收超过1.7万元,为林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职工拥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顶层设计规划产业布局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集团公司始终将生态优先原则贯穿始终,坚持科学规划与适度发展相结合,持续优化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出台林下资源保护和经营利用办法,通过合理区划,建立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基地,规范资源保护、抚育和利用行为,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出台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成功构建起涵盖发展、经营、支撑、服务的产业体系及长效发展机制。

金莲花

集团公司确定以寒地中药材、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为发展重点,持续推动食用菌、浆坚果、特色养殖产业,初步构建了“两地两带四园”的生态产业布局。依据自身资源禀赋、立地条件和产业基础,林业局层面发展主导产业;林场层面积极谋划并实施特色主营业务;管护站层面因地制宜发展以冷水鱼、蜜蜂、森林禽类等种养殖为主的节点经济。各层级紧密配合,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上下协同推进产业布局,夯实特色产业发展根基,保障差异化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守护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与10年前相比,集团公司重点品种的富集区面积、蕴藏量和允收量大幅增长,毛尖蘑富集区面积增长32倍,金莲花富集区面积增长41.4%,五味子面积更是实现了151%的增长,野生中药材抚育面积持续增加到16.4万亩。

林下经济推动产业升级

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模式,深化林下经济基地建设,推动了林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鹿产品

集团公司开展森林成沟系经营试点,启动蓝靛果忍冬机械采收种植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原料生产迈向集约化新阶段。深加工链条持续拓展,林下经济产品涵盖食用菌、浆坚果、山野菜等12个系列200余款,高附加值产品比例稳步提升。随着“大兴安岭+企业商标”双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品牌体系日益健全。16个产品入选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公用品牌产品名录。

白桦汁产品

同时,制定推广中药材、蜂蜜等团体标准11个,林下耐寒牧草高效经营技术、寒地五味子人工栽培、蓝靛果忍冬种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等林草科技进兴安行动项目有序开展,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目前,漠河寒地测试产业初具规模、桦树汁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新兴产业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游客体验冰雪趣味活动,品尝东北特色美食,欣赏千人泼水成冰,感受最长黑夜,共赏神奇极光。2024年,大兴安岭神州・北极遇见53°生态旅游线路入选国家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

森林景观如何利用?近年来,集团公司以南北2个康养基地、沿江民俗带和生态文化带为依托,全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特色旅游。目前,打造出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8个,省级休闲街区1个,景区步道延伸至3万延长米,建成露营基地18个、民宿12家。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旅游工艺品和短视频大赛、飞龙山文化节、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涌现出一批精彩纷呈的活动。

与此同时,深化区域合作,与近邻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林业局等组建“南部旅游”合作体。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内蒙古森工等成立了“中国・大兴安岭”旅游联盟;依托漠河北极村、中国最北点和龙江第一湾形成大北极旅游圈,协力打造区域特色文旅品牌。借助与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栏目组场地推广合作,以及央视“青”爱的城打卡大兴安岭节目等开展全方位宣传。大兴安岭旅游知名度与吸引力直线飙升,成为林区转型的新亮点。

多平台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升级。

集团公司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推行“三段式”分工合作模式,建立了“联股联利联心”的投入、经营与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了产业发展合力。同时,搭建加工服务平台,3家共享车间正式挂牌成立,采用OEM生产方式,丰富了产品种类,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与风险,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蓝莓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集团公司积极开展标准和技术研究,先后发布了野生蓝莓团体标准9个、食用菌地方标准3个以及林下赤松茸栽培标准1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完善统计监测制度,能够精准分析产业运行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实施金融助力工程,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林业职工量身定制了“龙岭快贷”金融产品,累计投放低息贷款3.05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集团公司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展会,举办产销对接会,不断扩大销售渠道。线下销售网点覆盖了辽宁、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线上商城更是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建立了产业宣传平台,举办各类产业活动,完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及时推送产业政策,全方位宣传产业发展动态与成果,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集团公司还与属地政府协同共进,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会商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强化资源共享,实现平台融合。同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推广“九珍十八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双寒”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协同创建省级野生中药材抚育基地5个、野生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1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3个,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如今,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在产业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推动林区产业转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为广袤林海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美好画卷。(石雪峰 周伟

(本文图片由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提供)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