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各地动态

贵州黔南林长制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2023-12-2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岁末盘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林业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3年,全州实施营造林46.55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26平方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4%,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低效林改造、树种结构调整、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建设等任务完成率均为100%。

多年来,黔南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并重、绿色发展,全面建立林长制长效机制,将林长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健全完善“林长制+大数据+村规民约”“林长+巡林”“林长+检察长”等“林长+”工作机制,推动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实现“林长治”,多元推进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底色更绿、“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在“林”字上深耕厚植

入冬以后,贵州山王果5G智慧工厂生产线仍热火朝天。高频磁力线切割杀菌、智能低温充氮存储、智能时控冷却、全自动智能灌装、全自动后端装盒、机械臂自动码垛……通过5G工业边缘网关,让物流、设备、工序等全连互通,实现数字化工厂生产要素全面互联管控。今年11月,工信部发布《2023年5G工厂名录》,黔南州山王果公司刺梨5G智慧化工厂成功入选。

刺梨产业是黔南州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的产业,也是黔南州深耕厚植林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缩影。

多年来,黔南州精心哺育的林草资源正持续转化为生态红利,不仅筑牢了“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更是富了一方百姓。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大政策的支持下,黔南州严守生态红线,颁布实施天然林保护条例,天然林保护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条例》,19191株古树名木全部实现挂牌保护;先后实施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多彩黔南”靓彩行动计划,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名利”双丰收。

截至目前,全州林地面积2759万亩,森林覆盖率68.17%,森林蓄积量9900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551.5亿元。全州刺梨种植面积61.72万亩,规模加工企业20家,产品市场销售额6.8亿元,通过“接二连三”,产业链覆盖群众29.64万人,年综合产值19.5亿元,带动果农户均年增收4400元以上。

在“长”字上履职尽责

在黔南州,每一片森林都有责任人,每一位林长都有自己的责任山。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黔南州构建起责任更加明确、协调更加有序、监管更加严格、保护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人民更加满意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扎紧生态的藩篱,真正实现“树有人种、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组建州、县、乡、村四级林长队伍,州级按照全州行政区域、结合29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设置相应的总林长、副总林长和专职林长,县级综合划分林长责任网格区域,全州共设四级林长3798名。一年来,各级林长共计巡林33876人次。

创新“林长制+大数据+村规民约”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行“一令一函两报告三清单”。将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全州将林草资源保护纳入村规民约的村组达100%。自然村寨为单元,结合生态区位划分2.8万个管理网格,实现林草资源保护信息化、管理网格化、巡护全域化。“林长+巡林”机制推动涉林问题整改,2022年以来,通过巡林巡查,整改林草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森林防火、林业项目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300余个,现场部署工作7万余次。

“林长制”推行实施后,林业重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国储林项目全面提速,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刺梨产业提质增效,多彩黔南建设取得新成效,林草资源管理全面加强,林业招商引资成效彰显。

在“制”字上探索创新

林长制,关键在“制”上拿出创新举措。

2022年8月,黔南州人民检察院和黔南州林长制办公室建立起“林长+检察长”的互助协作机制。针对森林资源环境类违法行为,建立起“行政监管-刑事打击-公益追责-生态修复”闭环处置的管理模式,并成功推动全国首个金毛狗蕨生态修复基地落户三都县,有效解决了行刑衔接“难”、涉案植物保管“难”、迁地保护植物存活“难”的问题。基地建立以来,共种植金毛狗蕨34.6吨,成为黔南州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和公益诉讼司法职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次成功尝试。

黔南州抢抓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林长作用,坚定不移地加大林业改革力度,以“碳”为突破口,锚准“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做好林草资源大文章。

加快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荔波县尧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2599.5亩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获得全省首笔100万元贷款。黔南州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入选国家林草局第三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创新“林业碳票+生态司法”模式,促进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有效衔接。三都已完成“林业碳票+生态司法”碳票交易9笔,交易次数全省第一。探索林业碳票+乡村振兴模式,完成全省首笔村集体林业碳票抵押贷款,贷款50万元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推深做实林长制,黔南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唤醒了“沉睡”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为地方经济发展加码赋能。(王敏)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