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对入侵物种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昆虫分布、种类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实施内蒙古贺兰山昆虫资源实体及数字化标本库建设项目,开展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昆虫资源监测调查,对虫害、病害、寄主植物、松材线虫媒介进行识别鉴定,建设实体标本库和数字标本库、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试验等各项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自项目实施以来,调查小组通过人工采集法、灯光诱捕法和化学气味诱捕法等采集昆虫标本;采用相机拍摄法(野外)、宽视野显微镜拍摄法(野外及室内)和窄视野显微镜拍摄法(室内)收集昆虫电子标本;对外业采集实体标本的虫害、病害、寄主植物、松材线虫媒介昆虫进行分类鉴定、标本制作。已采集制作标本2万头(只),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蛇蛉目、蜘蛛目头、蝎目等;重点对保护区内鞘翅目、半翅目昆虫种类调查及鳞翅目昆虫趋光性进行研究,截至目前,共有64科,360种,发现新纪录9种,分类鉴定工作有序推进中。
下一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持续推进项目各项工作,邀请专家合力会诊,采取先进分类鉴定技术,通过本底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逐步建立起精准、高效的昆虫资源数据库,为内蒙古贺兰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鉴定、教学及科研等多个领域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