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候鸟保护巡护员职业技能大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举办。此次活动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东北林业大学联合主办。
来自52个保护单位的112名巡护员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由来自黑龙江中央站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李显达摘下桂冠,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刘化金和黑龙江逊克双河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孙兰顺获亚军,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吴伟等人获季军。
本次候鸟保护巡护员技能竞赛着重于提升保护地巡护员和管理人员的鸟类监测及疫源疫病监测技能。鸟类监测技能是候鸟保护巡护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通过对鸟类种类、种群数量、栖息环境、健康状态等情况的监测,随时了解掌握管理区域内所出现的鸟类信息;并对伤鸟、病鸟、死鸟及其栖息地行为及时监测救护、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鸟及家禽、家畜和人类的感染风险,为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预警,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此次大赛主要分为室内竞赛和室外竞赛,室内竞赛为现场笔试,重点考察巡护员对鸟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相关知识;室外竞赛形式主要包括鸟类野外观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操作,主要考察野外鸟类识别能力和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后的处置流程。室内和室外实训设置能够帮助巡护员发现自身的短版、查缺补漏,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进步。
黑龙江省共分布有鸟类39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4种,连续三年监测报告显示,黑龙江省共记录到鸟类20目50科232种,其中超过六分之一的鸟类属于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有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大鸨等濒危涉禽和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多个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丰富的鸟类资源是大自然赋予黑龙江省的宝贵财富。因此,候鸟巡护员的队伍需要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不断壮大,不断提高巡护队伍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候鸟保护的需求。
本次技能竞赛为一线保护者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候鸟保护巡护员通过参加竞赛,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加强合作、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赛事让人们了解鸟类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保护进展,也鼓励人们参与鸟类和湿地保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