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正式发布《宜昌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保护,全面提升宜昌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水平,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明确了未来十年宜昌市野生动物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导。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率达到90%;近期目标为到2030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率达到85%以上;远期目标为到2035年,建立完备的保护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一系列具体任务。在野生动物种群保护方面,对川金丝猴、中华秋沙鸭等13种珍稀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建设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体系和救护体系,并探索华南虎野化放归,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与繁衍。在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加强自然保护地和重要栖息地建设,保护与修复其他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候鸟迁飞通道,确保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针对野生动物致害、疫源疫病、外来入侵物种等问题,构建综合防控体系,减少人兽冲突,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科普宣教场馆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等,提升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参与《规划》评审的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部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湖北省地市州第一个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规划,该《规划》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的全程技术指导下编制完成。
《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宜昌市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规划》的实施既是宜昌市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实践成果,也将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级宜昌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