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草原保护 > 保护动态

草原上的生态卫士——记甘肃省玛曲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长王玉玺

2025-02-2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平均海拔3600米、方圆1万多平方公里的黄河首曲广袤的草原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警察队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王玉玺在这里坚守了21年,为“保卫黄河”安澜倾注了全部心血,谱写了森林卫士的壮美赞歌,为维护黄河上游生态资源安全和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1月,王玉玺荣获2024甘肃“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甘肃省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10190平方公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黄河干流在玛曲草原流经433公里,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甘做扎根高原的“黄河柳”

2003年,随着玛曲县森林公安局的成立,21岁的王玉玺成为其中一员。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王玉玺就许下誓言:要一辈子为牧民办好事、解难事,豁出命来也要对得起这身警服,保卫黄河。

王玉玺(右)和队友骑马巡逻边界线 王玉玺供图

初秋9月,玛曲县雾气氤氲、云蒸霞蔚。王玉玺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单位,忙前忙后地准备巡山护河的工具、干粮和水。临近出发时,他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天气冷了,大家一定拿好备用衣物,注意保暖。”经过3个小时车程近200公里的颠簸,王玉玺和战友到达玛曲县木西合乡的巡护点。在走到一片黄河柳林地时,王玉玺移步树下仔细察看黄河柳的长势,看看有没有被破坏……一圈下来,气喘吁吁的战友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撵着王玉玺的脚步往前赶。

“当年我们种植、守护黄河柳,因为它是防止黄河河道沙化的主要植被。今天我们巡山护河,就是要守护好它,决不能让黄河柳林遭受一丁点破坏。”王玉玺指着柳林介绍说。从播绿到护绿,王玉玺种植的9000多株山生柳深深扎根,见证了他在高原环境下巡山护河的坚持与坚守,他也成了扎根高原守护母亲河的“黄河柳”。

面对高原恶劣的巡护环境,过草地、蹚冰水在王玉玺眼里已是常事儿。一天的巡护下来,当王玉玺脱下浸湿了的鞋袜时,双脚上磨破的印记清晰可见。而他,却将这当成了守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的“军功章”。守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河清水送下游”,就是他为大自然献上的答卷。

打击涉林草犯罪的“环保钢刀”

黄河安澜、重在保护。在乱采滥挖、蓄意破坏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面前,王玉玺就一个办法:坚决惩治零容忍。因此,他被大家称为“环保钢刀”。他经常说:“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我们就是时代的罪人。只有严格执法,我们心里才是踏实的。”

2020年10月,民辅警在玛曲县齐哈玛镇哇益村开展日常巡逻防控时,发现“黄河柳”被大量砍伐,正在外地休假的王玉玺立刻返回,主抓此案的侦破工作。在连续3天的走访摸排中,民警锁定了嫌疑人旦某某并将其抓获,他如实供述了砍伐事实,最终被移送起诉。

2022年6月,王玉玺在玛曲县齐哈玛镇国庆村巡查时发现一起非法采砂案。嫌疑人采用挖掘机等采砂设备非法采砂约2万立方米,黄河河道和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立案到侦破,王玉玺仅用48小时,抓获嫌疑人3名,他用效率向群众交上了生态保护的“森警答卷”。

他还创新建立“黄河首曲·生态警务”工作机制,先后与四川、青海等省周边市县和公安机关签订跨区域警务协作协议,联合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对辖区的辽阔草原和省际边界实行治安巡逻和动态管理,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近3年来,王玉玺累计破获生态环境类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他还参与办理了玛曲县公安局2022年部督食药环案件,破获19年命案积案1起,他办理的2起乱采滥伐案件,受到省州两级公安机关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草原愚公”

在王玉玺眼里,生长在草原上的动植物都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生命。

在2021年国庆节值班期间,获知有嫌疑人在玛曲境内收购草原旱獭时,王玉玺带领民辅警立即出动,一举端掉非法收购野生动物旱獭窝点4个,解救放归旱獭近1000只,现场抓获嫌疑人12人。

王玉玺常说:“干森警就要腿勤、脚勤,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出一二三来。”总喜欢在首曲草原上走走看看的王玉玺,近3年来,参与救助各类野生动物53次60多只,放流极边扁咽齿、黄河裸裂尻等鱼种9万余尾。其中,白颈乌鸦、梅花鹿、丘鹬等一大批珍稀野生动物被王玉玺连夜送往甘肃兰州野生动物保护站进行救治并放归自然。

保护好玛曲境内1335万亩草原、145万亩森林和427万亩湿地,是王玉玺每天要算的“账”。在这本“账”上,王玉玺经实地考察,摸清了资源家底,共调查记录到林木种类13科23属50种、野生动物53科73属233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0种,为科学精准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翔实数据。

从2021年开始,王玉玺在森林警察大队推行“草原河道垃圾清运”行动。4年多来,森警们每周一次的垃圾捡拾工作未曾中断,“白色污染”问题有效解决,草场河道环境也一年比一年好了。

“如今,非法猎捕、收购、贩卖野生动物和盗挖野生药材的人不见了,破坏的植被逐渐恢复,黄河水清澈见底,湿地广袤无垠,草原茂盛丰美,牛羊长势喜人,当地群众收入提高了不少。”谈及玛曲的变化,王玉玺满脸欣喜。

根植生态文明种子的“蒲公英”

每当王玉玺带队到草场牧区、黄河河道捡拾垃圾、巡山护河时,当地的藏族群众就会用藏语喊:“‘上河摩’(汉语意为护卫兵)来了!”是的,他们是守护生态安全的“上河摩”。

现如今,在王玉玺的带动下,群众参与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上河摩’给我们作了表率,我们的牧场河道群众经常会自发组织进行水源地、河道大清理。娃娃们也参与,生态好了,候鸟鱼类也多了,更不会因误食生活垃圾给动物造成伤害了。”玛曲县欧拉镇达尔庆村牧民拉毛加激动地说。

2024年3月,在王玉玺的建议推动下,玛曲县公安局举行了“黄河首曲、生态警务”授旗授牌仪式,有力形成了“森警大队主干、派出所主防、生态义警协同配合、牧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最强音……

“守‘绿’有方,护‘绿’而行,以责任书写‘双向奔赴’的警民情……”这是2024甘肃“最美基层民警”评委会给予王玉玺的《致敬词》。像深爱母亲那样呵护黄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雪域首曲全民护黄的前景让王玉玺动力满满。甘南州启动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来,王玉玺连续3年和战友参与治理工作。

保活的柳树给草遮阴,避免了艳阳和沙土的灼烧。套种的燕麦给披碱草打掩护,让它们顺利度过生命中的脆弱期。成活的披碱草生长起来后,就可以应对最难对付的风沙和干旱了……王玉玺乐此不疲地讲述着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树护绿的故事。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但王玉玺他们扎根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融入血脉,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为祖国守边固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家园,为雪域高原注入新时代的荣光。(刘江林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