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西藏芒康县林业和草原局在长沙组织召开了《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与《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监测调查报告》专家评审会。评审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西藏农牧大学、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芒康县林业和草原局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项目代表出席会议,中南院副院长李富强、森林城市处处长黄哲及项目组成员到会进行专题汇报。

项目组详细汇报了科学考察与综合监测的工作概况、外业调查方法、主要成果及发现。通过布设红外相机、设置调查样线样方以及开展访问调查等方式,系统掌握了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植被类型、旅游资源及管理现状。重点对大型真菌等林下资源进行了普查,同时围绕滇金丝猴种群密度、栖息地与食物资源状况、豹与滇金丝猴活动的时空关系以及生态廊道建设等专题开展了深入研究。
《科考报告》内容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查清了保护区内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动植物及大型真菌等生物资源本底,科学评价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典型性与完整性,为后续保护管理及科研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监测报告》显示,保护区林下资源丰富,大型真菌多样性高,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稳定,且不同种群之间具备较好的内外连通潜力,为林下资源合理利用及滇金丝猴科学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两项报告编制依据充分、方法科学、技术路线合理,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范,数据资料翔实,内容全面,所提保护措施与建议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具备可操作性。经审议,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两项报告通过评审。
下一步,项目组将认真梳理并充分吸收评审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尽快完成报告的修改与完善工作。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藏东南自然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景观独特、遗产精华、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的核心区域,是全球珍稀物种滇金丝猴分布的最北缘,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与科学研究价值,是昌都地区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本次科学考察与综合监测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摸清了保护区本底状况,有助于强化滇金丝猴等珍稀物种的保护,为今后实施精准化、科学化的保护管理提供了详实依据与可行方案,是推动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高海强、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