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交汇处,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筑牢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保护成效,8月初至11月中旬,我院湿地处联合西藏察隅县林业和草原局、湖南文理学院等单位,先后3次进入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
保护区沟深林密,无信号,易迷路,野生动物出没频繁,且监测期间适逢雨季,保护区内泥石流易发。为确保安全,在野外监测工作开展前,我院项目组对所有参与野外监测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按1∶2的比例配备11名保护区专业护林员,并配齐卫星电话、GPS定位仪、哨子等设备。同时,野外监测工作采取不分组集体统一行动工作方式,沿途设置指路标记,彻夜轮班值守。
本次野外监测深入核心保护区,重点监测扭角羚、羚牛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喜马拉雅红豆杉、澜沧黄衫、水青树和西藏八角莲等重点保护植物及其生境,以及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等植被类型。按照典型性、代表性、可达性等原则,设置12个固定监测样地,包括重点保护植物监测样地4个,植被监测样地8个;沿着山坡及山脊垂直方向、不同海拔梯度和生境类型,设置固定样线(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监测样线)15条,每条样线长度约4千米。
本次监测历时三个多月,工作人员经过艰辛跋涉,克服重重困难,实地调查发现了哺乳类13种(豺、贡山羚牛、黑熊、岩羊等)、鸟类41种(棕尾虹雉、红隼、灰鹤、红嘴相思鸟等)、两栖爬行类1种(察隅烙铁头)。下一步,我院项目组将开展数据整理分析、监测报告编制等工作,确保优质高效提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野外监测成果。(李文刚、张文成、王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