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西北院)举办的“依托创新工作室 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研讨会碰撞出了“智慧火花”,相关专家和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作了专题报告,11名职工的论文在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
作为西北地区林草保护的“国家队”,成立于1955年的国家林草局西北院,承担着山西、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林草湿荒”、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服务和决策咨询等任务,监测区面积33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4.6%。
多年来,国家林草局西北院遵循“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宗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新”迈进逐“绿”而行,以绿色发展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创新型团队有用武之地
“林草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一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谭宝说。
2019年,以高级工程师闵志强牵头的“闵志强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作为院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在多个研究领域中补短板填空白。”“闵志强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闵志强说,围绕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一线技术攻关与应用,相关产品研发与推广转化等开展多项创新课题,先后自主研发出宁夏智慧林草系统、黑茶林局无人机远程操控系统、守望林草云平台等技术成果。
与此同时,工作室参与库布齐光伏治沙、重庆储备林评估研究、延安林草光伏规划等重大专题项目攻关。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多项成果经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发挥一支由22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81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豪华”研发团队的能量?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围绕深化“技术立院”发展定位,出台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为“智囊团”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今年,“闵志强创新工作室”被授牌为西安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奖励和荣誉激励更多职工保持热情积极参与创新。
多项成果可落地可推广
在李谭宝看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卫星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林草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林草业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必将迎来革命性创新的浪潮,来重塑林草业生产力的新质态。
国家林草局西北院依托西北荒漠化沙化实验监测基地、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自主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立项开展70多项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形成一系列可落地可推广的成果。
“就拿林草湿荒资源调查监测与生态保护修复来说,针对防沙治沙和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国土绿化等领域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以及如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设立一批科研创新课题,为三大标志性战役提供决策参考。”李谭宝表示,其中的《沙尘暴沙尘物质溯源研究》通过院士论证,在修复改善西北边境地区区域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稳固准噶尔盆地及边境地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适时组建国家公园工作专班,在为各省(区、市)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途径,自行研发的智慧界桩已在重庆大巴山项目落地。
创新带动了成果转换。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完成多个碳汇研究课题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西北院积极落实国家“双碳”行动,在林草碳汇方面开展碳汇计量检测、碳汇潜力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等专项研究,推动碳汇交易试点,完成了多个碳汇研究课题,发表了多篇SCI林草碳汇科技论文,在加快绿色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得到地方高度认可。
智慧林草云平台研发成果累累。依靠雄厚科研力量,国家林草局西北院自主研发出守望林草云平台、“三北”生态感知展示系统、全国森林督查系统及宁夏智慧林草云平台等数字化系统,构建了西北地区首个“天空地”一体化林草生态感知智慧监测网络,可为“三北”工程及荒漠化、沙化防治提供调查监测、规划设计、实施监管、成效检验分析全过程技术服务,为实现“三北”工程攻坚战的精准布局与科学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先后荣获全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及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下一步,我们将以当好生态卫士的使命担当,继续在高质量绿色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中做好久久为功,在践行‘双碳’行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智慧林草建设等前瞻课题中谋策出招,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李谭宝说。(劳动者报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