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活动暨荒漠化防治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会议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论坛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迪奥为大会发来视频致辞,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发出防治荒漠化倡议书,国家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等专家作了主旨报告。
会议指出,荒漠化是全球重要生态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国际和平与安全事业构成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实行国家主导、地方负责、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采取政策、法律、科技、行政等措施,持续实施京津风沙源、三北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五次荒漠化监测成果显示,全国荒漠化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依托防沙治沙,我国沙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域内农民增收、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防治荒漠化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实现了“绿进沙退”与“绿富同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荒漠化防治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治理沙害、改善生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会议强调,目前我国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本质上仍未改变,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依然是艰巨挑战,荒漠化防治任重道远。应对荒漠化挑战,一要在荒漠化防治的各个环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二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三要坚持节俭务实、精准施策、科学防治。四要坚持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商共治共享。
会议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科学编制防沙治沙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适度发展沙产业,努力破解科学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