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新征程上,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眼下,正值越冬候鸟大规模迁徙季,神州大地,山清水秀、群鸟翔集,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在江西鄱阳湖上,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成千上万的越冬候鸟大规模迁徙至滩涂湿地,繁衍生息。
游客 夏会娥:看到了天鹅、东方白鹳、鸿雁,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来的鸟,满天都是,太好了,太棒了!
摄影爱好者 罗水长:震撼,也很兴奋。看到这么多的鸟,有时候最高峰几十万只,跟我们在这个家园里一起生活,一起相处。生态之美、生灵之美,是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十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下降57%,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稳居世界第一。
在今年赴各地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总书记要求,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在陕西汉中,他嘱咐大家,要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在黑龙江漠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李爱民: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各地积极行动、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治理黄河,植绿固沙。眼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流域各省区全面展开。干部群众抢抓秋冬造林关键期,在沙漠里构筑绿色屏障。内蒙古启动了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浑善达克沙地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区,眼下,5000多万亩沙地被化整为零,分区治理、整体推进。人们在流动沙地上栽植灌木、柳条,设置沙障,控制流沙。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 巩和平:冬天它能被覆盖一些雪,还能保持一定的湿度。等来年达到一定温度时候,它就生长,生根发芽,在沙障中间的空地上,我们进行灌木,这些灌草的一些混播,达到一个综合治沙的效果。我们规划的是在2025年以前,要完成治理面积1120万亩。
综合施治,呵护碧水。在云南洱海,水生植物种植、鱼类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工作,正加紧进行;洱海周边则深入实施绿色生态种植,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高标准农田,洱海保护正从“一湖之治”向“系统之治”转变。
在广东湛江红树林,无人机巡护、志愿者巡查加紧加密。通过运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这片“海上森林”,得到了更科学、更有效的保护。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张苇:我们是以自然修复为主,然后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的手段,让红树林长得更好,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一系列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各地深入展开。
上个月,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目前,福建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60%,今年1—9月,福建清洁能源发电量达1305.9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3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1亿吨。
在浙江,“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治理智慧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在加速探索形成。目前,浙江已建成绿色低碳工业园区30个,绿色低碳工厂379家,累计培育“双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200多家,能源、低碳相关领域省级企业研究院200多家。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 陆琼:全方位推进“双碳”工作,通过推进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用科技创新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今日中国,绿色发展不断加快,绿色版图接续扩展,绿色贡献持续增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正坚定信心,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